兰亭集序背景 兰亭集序写作背景简介

  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人雅士在会稽山阴县境内的兰亭,为过修禊日,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聚会。王羲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此饮酒赋诗,各抒怀抱,当场作了许多诗。随之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时间: 2024-10-08 12:25:44

兰亭集序背景 兰亭集序写作背景简介的相关文章

黄鹤楼的背景 《黄鹤楼》崔颢写作背景

<黄鹤楼>写作背景:这首诗具体是什么时候创作的,已经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地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此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便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之时,看见眼前的景色,即景生情,诗兴大作,便写了这首诗.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写作背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写作背景 50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写作背景:舒婷初中毕业后,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队.这首诗写于1979年,一场浩劫刚刚过去,苦难尚记忆犹新,废墟上又升腾着希望,痛苦与欢乐,失望与信仰交织于人的内心.人们看到了祖国的贫穷落后,热切盼望着祖国早日变成现代化的强国. 爱国是此诗的主题.提起祖国,人们往往会想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四大发明.地大物博--以一种貌似豪放实则空洞的虚假,去歌颂祖国的强盛伟大.作者则反其道而为之,独辟蹊径,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其严峻的现实. 诗人没有正面铺陈,直接抒情,而是敏锐地

《父爱之舟》的写作背景 父爱之舟的写作背景资料

<父爱之舟>的写作背景:作者年纪渐长,有感而发,是为了纪念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爱和家乡的怀念.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 基本信息 <父爱之舟>,是作者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 "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渔船

枫桥夜泊的写作背景10字 枫桥夜泊的写作背景资料

<枫桥夜泊>写作背景: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原文: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朝代]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话释义: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

题林安邸写作背景 题林安邸写作背景简介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

山居秋暝的写作背景及翻译 山居秋暝的写作背景和翻译

<山居秋暝>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开元二十八年(740)后,他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诗即作于这个时期. <山居秋暝>翻译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山

孟郊写游子吟的写作背景 孟郊写游子吟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游子吟>的创作背景:孟郊半生漂泊,在五十岁时上任成为了溧阳县尉,这首诗就是写于这个时候.孟郊想起自己长期的漂泊生活,感叹母亲对他的帮助,因此写出这首歌,歌颂母亲. <游子吟>的译文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新衣. 母亲在儿子临行前,一针针地缝补出细密的针脚,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游子吟>的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母爱,描绘了游子临行前.母亲为其缝衣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无私.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母爱的

万木霜天红浪漫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写作背景 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写作背景

"万木霜天红浪漫,天兵怒气冲霄汉"的背景是反第一次大"围剿"胜利."万木霜天红浪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出自<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这首词作于1931年早春,第一次大"围剿"刚刚结束之时,作者目睹红军作战的胜利,写下这首词庆祝,同时表达第二次迎战之决心.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简短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之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便出示此诗以明志.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了四年有余.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

村晚写作背景是什么 村晚的写作背景及诗意

<村晚>这首诗大约作于宋度宗年间,诗人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写下了这首诗.<村晚>这首诗描绘了傍晚农村的祥和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其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村晚>的原文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陂(bēi):池塘的岸.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yī):水上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村晚>的译文 在一个长满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