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翻译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翻译

  翻译: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作。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原文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注释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前人注谓又称蓟丘、燕台,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赏析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多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选录了此诗。

  《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697)。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登幽州台歌》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时间: 2024-08-30 01:25:56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翻译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翻译的相关文章

登幽州台歌翻译赏析 登幽州台歌翻译和赏析

翻译: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原文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注释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前人注谓又称蓟丘.燕台,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登幽州台歌中心主旨 登幽州台歌原文主旨

作者在面对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巨大时,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从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诗句的第三句登楼

登幽州台歌的表现手法 登幽州台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登幽州台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作者在孤独失落的情况下登上幽州台,更突显他的失意,表现出诗人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感情,具有凄凉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 这首感伤之作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是诗人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所作,作者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

不是花中偏爱菊原文及翻译 不是花中偏爱菊翻译

一.不是花中偏爱菊原文及翻译 <菊花>原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二.不是花中偏爱菊出处 不是花中偏爱菊这句诗出自唐代元稹的<菊花>,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

渔家傲秋思翻译 范仲淹渔家傲全诗翻译

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品原文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书事的翻译 书事的翻译是什么

<书事>的翻译如下:小雨初停,天色带着点阴色.即使是白昼也懒得开远门,坐着观察青苔的颜色,这种深翠的颜色仿佛要染上衣服一样. <书事>的赏析 <书事>是一首即事写景的古诗,诗人因为见到了深院景致,开始书写她当下的感受.诗中前两句"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诗人写客观事抒主观清,天色微阴正好应和了诗人疏懒的心情.一句话不过寥寥五个字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还抒发了诗人此刻的情致,表露出诗人本身疏懒闲适的性情.诗中后两句"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

金陵晚望的翻译 金陵晚望的翻译是什么

<金陵晚望>的翻译如下:金陵城曾在日暮时分,与浮云相伴,同归暮色之中,也曾在秋声中迎来落日;这世间有无数丹青圣手,却没有人能画出此时我悲伤的心境. <金陵晚望>的赏析 <金陵晚望>一诗前两句写金陵城的秋景,在日暮之下秋水惨淡的金陵城与其说是现实中的景象,不如说是从诗人的悲伤之眼所望见的景象.而后两句"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诗人就直接开始吐露心境,直面眼前的残秋之景,吐露诗人心里与此景相当的愁云惨雾.然而眼前之景可以诉诸画笔,而诗人之悲情即

北冥有鱼 翻译 逍遥游整篇翻译

<逍遥游>译文: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它变化成为鸟之后,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有几千里,振翅翱翔起来,它的翅膀像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在海动时就会迁移,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上的天池. 逍遥游整篇翻译 <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象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

琵琶行第一段翻译 琵琶行第一段翻译是什么

<琵琶行>第一段翻译:夜晚时分,我在浔阳城的江边送别友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瑟瑟作响;我和友人下马,在船上设宴饯别;举起酒杯想要喝酒的时候,却没有管弦乐声的助兴;喝酒喝不痛快,离别时更加伤心;茫茫江水上倒映着明月;我忽然听见江面上传来琵琶乐声,忘记了回家,友人也忘记了出发;我跟随着声源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很久,没有动静. <琵琶行>第一段译文: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