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翻译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原文

  翻译: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村村箫鼓声起,家家笛声吹奏,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祈祷麦子和春蚕的丰收。祖孙三代互相扶掖而行,商人忙着生意,农人在忙着耕织,这些活动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如能领会做人的真理,天天都是“人日”。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原文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南宋·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释

  1、醉落魄:即“一斛珠”,词牌名,正体双调五十七字,仄韵。人日:指农历的正月初七。

  2、苦:形容执著地追求。

  3、箫、鼓、笛:乐器名,此用以形容节日歌舞之盛。

  4、祈麦祈蚕:祈求农事丰收,麦、蚕代指诸多农事。

  5、元正七:即农历的正月初七。

  6、翁:父亲。扶掖:指用手搀扶别人的胳膊,此指孙子搀扶祖父。

  7、商行贾坐:商贾均指生意人,在古代的分界是行卖叫商,坐卖叫贾。

  8、会得:懂得、领会到。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赏析

  此词上片写途中所见所闻,起写春色无边,点明时令,次写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拥向南山觅春;下片紧承上片,继写沿途所见,并在结尾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揭出作意。此词情由景出,论随情至,写得自然、得体。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创作背景

  作者正月初七日约友人应懋之同往南山探春,此词即作者为记述他们途中所见所闻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开禧元年(1205),以武学博士对策,谏开边事,被劾狂妄,改秘书省正字。第二年,迁校书郎,出知嘉定府,以养亲归里,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初,知汉州。历知眉州、泸州、潼川府。

入朝权工部侍郎,被劾欺世盗名,谪居靖州,湖湘江浙之士多从之学。绍定四年(1231)复职。五年,进宝章阁待制,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史弥远卒,召为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

端平二年(1235),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江淮督府。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谥文靖,《宋史》有传。南宋后期,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了翁独穷经学古,与真德秀齐名。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时间: 2024-11-08 21:10:28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翻译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原文的相关文章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翻译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怎么翻译

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这句话选自<文天祥慷慨就义>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宋朝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宋朝「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政治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 北人食菱的道理是什么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北人食菱> 明·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

鲁人烧积泽文言文 翻译 鲁人烧积泽

翻译:鲁人用火烧积泽,天上起了北风,火势朝南边蔓延,唯恐国家被火势波及.哀公鼓励众人参加救火,可是周围都没人,百姓们全部在驱赶野兽,却没人去救火.于是哀公召见孔子问他.孔子说:"驱逐野兽的任务轻快却没有责罚,救火的人辛苦危险却没有奖赏,所以没有人愿意救火." 哀公认为(孔子说的)有道理.孔子又说:"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再说凡是参与救火的人都有赏,那么国都不足够用来赏赐给他们.如今,请允许我使用刑法."于是哀公下令:"凡是不参与救火者,比照降敌之罪处理:只驱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翻译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原文

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村村箫鼓声起,家家笛声吹奏,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祈祷麦子和春蚕的丰收. 祖孙三代互相扶掖而行,商人忙着生意,农人在忙着耕织,这些活动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如能领会做人的真理,天天都是"人日".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原文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释 1.醉落魄:即"一斛

以诚待人者,人亦诚而应的意思 以诚待人者,人亦诚而应的意思是什么

"以诚待人者,人亦诚而应"的意思是:用真诚的心对待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对待他.这句话出自程颐,是程颐关于个人修养方面的主张.程颐是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与其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其主要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等. 程颐的简介 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二程兄弟自幼熟读圣贤之书,是宋明理学的实际创立者,并开创了自己的学派--洛学. 程颐既是北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翻译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的翻译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翻译:但我认为我们应该接受皇帝的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讨论法律制度,并在朝堂上修改它.该句出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翻译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意思

翻译: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所写的<送东阳马生序>,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他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硕德长者对晚生后辈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感动.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翻译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出自陶弘景所作的<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翻译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全文翻译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翻译:蜀道攀登比上青天还难,一杯薄酒为你践行.现在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在此闲置.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能够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你不要流泪伤心,倒不如听我说一说你要去的荆楚这一路的风光吧?请将这一路的美好景色写成一首诗: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要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