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手里拿的板子叫什么 大臣上朝拿的板子叫什么名字

  大臣手里拿的板子叫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笏板是中国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防止遗忘。古人没有发明纸张之前,如果私用,则成为书籍的功能,也称“牍”。如果官员将其随身带着上朝用,则称为“笏”。

  扩展资料:

  笏板的规格

  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史学家认为在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办公用品。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

  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笏板在中国古代也是地位的象征。如《北史·李穆传》∶"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是说,一家有百余人位居高位。

  另明朝归有光《项脊轩志》∶"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归有光的祖母拿先人的象笏勉励他勤奋读书,希望归有光将来也能执笏在朝为官。

时间: 2024-08-29 14:46:16

大臣手里拿的板子叫什么 大臣上朝拿的板子叫什么名字的相关文章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翻译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的翻译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翻译是:即使是朝中的大臣犯了法,也不能宽恕.其中假的意思是宽容,饶恕.这句话出自<北史·太武帝纪>.<北史>共一百卷,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北齐书>.<魏书>.<周书>.<隋书>改编而成的纪传体史书. <北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述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

太宗谓侍臣文言文翻译 太宗谓侍臣翻译及原文

翻译: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侍臣们说:"一个人(如果)手中有一颗明珠,没有不以之为贵重之物的,如果拿(它)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更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竟用它来换取财物?各位大臣如果能够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 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帝王也是这样

谁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的人物是赵高."指鹿为马"一词最早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探朝臣们是否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看哪位大臣和他一样. 谁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赵高.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自然不信,怎么可以将鹿说成马呢. 然后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抗疫情的手抄报 抗疫情的手抄报怎么画

1.首先画穿着防护服手里拿着写上[加油]板子的医务人员,在右上角写上[抗击病毒]: 2.然后画一棵大树,再画一些绿草.树丛和一些爱心: 3.最后填上内容.涂上颜色就可以了.

指鹿为马是谁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故事讲的是赵高为了测试哪些人对自己真心,故意将一只鹿带到朝堂之上,并说这是马.赵高借故问各位大臣这是马还是鹿,最后说是马的大臣安然无恙,而说是鹿的大臣则被赵高利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扰乱朝堂,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理所应当坐上了宰相之位置. 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但他并不知道朝中有多少人支持他,多少

指鹿为马的主角是谁 指鹿为马的主角是谁

主角是赵高和秦二世胡亥.赵高要谋权篡位,为了试探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顺从赵高的大臣都说是马,而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朝堂上反对他说法的人,都被他杀死了. 典故: 秦二世时,赵高做了丞相,在朝廷里为所欲为,阴谋篡夺皇位.赵高怕众人不服,于是决定先来个下马威.有一天上朝时,赵高命人牵着一只鹿到朝堂上,对二世说:"臣昨日得了一匹好马,特来献给皇帝陛下".二世笑了,说:"丞相错了,这是一只鹿,头上还长

百姓之不见保 为不用恩焉翻译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译文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的意思是:老百姓之所以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君主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出自<齐桓晋文之事>,全文讲述了孟子游说齐宣王施行王道的故事.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

指鹿为马的故事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探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朝堂上反对他说法的人,都被他杀死了.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做了秦王朝的丞相,又企图谋夺王位.他恐怕群臣不服,就设下一个阴谋,借此铲除异己.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

指鹿为马给我们的启示 指鹿为马的道理

指鹿为马给我们的启示:凡事要观全局再做出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判断,而不是以偏概全,胡乱臆测.指鹿为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指鹿为马出处原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指鹿为马的故事内容: 秦二世时,赵高做了丞相,在朝廷里为所欲为,阴谋篡夺皇位.赵高怕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