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之治是哪个哲学家提出来的 无为之治是哪个哲学家说的

  “无为之治”是道家的主张,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的。老子的“无为之治”指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不为”,即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老子的简介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老子的主要思想包括:“道”本原、辩证思想、无为之治、对自然美的推崇等。

  老子的思想主张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的本性即是自然。因此,老子认为“大巧若拙”,认为古朴、稚拙是一种美的形态。老子“有无相生”以及“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绘画,强调“计白当黑”,强调“空灵”。老子还提出“味无味”。因为道无形无味,所以对于道,只能靠体味才可以觉察。老子讲“涤除玄鉴”,审美也必须涤除物欲之心。

时间: 2024-11-18 22:41:07

无为之治是哪个哲学家提出来的 无为之治是哪个哲学家说的的相关文章

日心说是谁提出的? 地心说是谁提出的?

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提出的.哥白尼于40岁时提出日心说,并通过长期的观测和计算,最终写成<天体运行论>.哥白尼观察了二十多年的星球,经过计算,逐渐完善,在宗教和大众意识的双重压迫下,他终于以求实的精神撰写了<天体运行论>,证明了日心说的观点. 扩展资料: 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之前,"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的结构不断地进行着思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哲学家提出了地球在运动的主张,只是当时缺乏

亲知闻知说知是谁提出来的 亲知闻知说知是谁提出来

"亲知"."闻知"."说知"是墨子提出的观点.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亲知"."闻知"."说知"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三种主要的途径. 亲知闻知说知是什么 亲知闻知说知是中国战国时后期墨家对知识的一种分类,出自<经说上>:"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 墨子认为,闻知是得自传授的知识,它又分"亲闻&qu

不平则鸣是谁提出的 提出“不平则鸣”的批评家是谁

"不平则鸣"是韩愈提出的,意思是受到委屈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在文学批评研究中,人们也往往以"不平则鸣"来阐释诗人作家的不幸和痛苦生活遭遇对于创作的积极作用.并且把它与"发愤著书""穷而后工"作为同一理论源流. <送孟东野序>节选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

最早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谁 最先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谁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教育家是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性教学原则,把教育和教学融为一体,统一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认为智育是培养道德的基础,因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源于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应以掌握一定知识为基础,"无知即无欲!".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q

两个半圣人谁提出的 两个半圣人是谁 两个半圣人谁提出的呢

是梁启超提出的.梁启超曾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圣人"身上具备以下特点.其一,人格非常伟大,完全是道德楷模.其二,学识十分渊博,综合修养极高,是各自行业的翘楚.其三,知行合一,淡泊名利,常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周边人.综合这三点来看,凡是"圣人"必定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几乎是完美的化身,普通人在他们跟前十分渺小,需要仰望才能观其全貌. 梁启超为什么要这样说? 南宋大儒朱熹对孔子有一句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可以说,这句

最早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的是 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

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他还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1.研究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使用的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3.研究方法方面,有了

学思行结合是谁提出的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思行结合是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这是他的教育思想之一,他的教育方法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 学思行并重 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后来的儒家思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其重点在说明学习过程.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家是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作者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家是顾炎武.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而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

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还有什么 孔子提出什么教育思想

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分别是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孔子还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放在首要地位,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简介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相传有弟子三千人,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教出不少有才能的学生,孔子晚年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孔子的道德教育 孔子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