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翻译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的翻译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翻译:世上所尊崇的,莫过于黄帝。该句出自《庄子·杂篇·盗跖》。《庄子》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庄子·杂篇·盗跖》原文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

  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

  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

  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于太山之阳,脍人肝而哺之。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

  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哺之膳。』」

  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

  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

  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人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

  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

  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子教子路菹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是子教之不至也。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岂足贵邪?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羡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

  世之所谓贤士,莫若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

  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所闻知也。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

  孔子仰天而叹曰:「然!」

  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

  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子张问于满苟得曰:「盍不为行?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不可一日不为乎!」

  满苟得曰:「无耻者富,多信者显。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抱其天乎!」

  子张曰:「昔者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今谓臧聚曰,汝行如桀、纣,则有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贱也。仲尼、墨翟,穷为匹夫,今谓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则变容易色称不足者,士诚贵也。故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

  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不亦拂乎!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

  子张曰:「子不为行,即将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

  满苟得曰:「尧杀长子,舜流母弟,疏戚有伦乎?汤放桀,武王杀纣,贵贱有义乎?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儒者伪辞,墨子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

  且子正为名,我正为利。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吾日与子讼于无约曰:『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精、易其性,则异矣;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 』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无为君子,从天之理。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而天。

  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鲍子立干,申子自埋,廉之害也;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 」

  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子独无意焉,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妄邪?」

  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与俗化。世去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怵惕之恐,欣欢之喜,不监于心;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是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也。」

  无足曰:「夫富之于人,无所不利,穷美究势,至人之所不得逮,贤人之所不能及,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因人之德以为贤良,非享国而严若君父。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

  知和曰:「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计其患,虑其反,以为害于性,故辞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誉也。尧、舜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善卷、许由得帝而不受,非虚辞让也,不以事害己也。此皆就其利、辞其害,而天下称贤焉,则可以有之,彼非以兴名誉也。」

  无足曰:「必持其名,苦体绝甘,约养以持生,则亦犹久病长厄而不死者也。」

  知和曰:「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今富人,耳营于钟鼓管籥之声,口嗛于刍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侅溺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坂也,可谓苦矣;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静居则溺,体泽则冯,可谓疾矣;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故观之名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缭意绝体而争此,不亦惑乎!」

  《庄子·杂篇·盗跖》赏析

  《盗跖》内容的中心是抨击儒家,指斥儒家观点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主张返归原始,顺其自然。本篇写了三个寓言故事,自然地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至“几不免虎口哉”,写盗跖与孔子的对话,孔子规劝盗跖,反被盗跖严加指斥,称为“巧伪”之人。盗跖用大量古往今来的事例,证明儒家圣君、贤士、忠臣的观念都是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儒家的主张是行不通的,就连孔子自己也“不容身于天下”,因为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盗跖”是先秦时代里一位著名的叛逆者,称他为“盗”当然是基于封建统治者的观点,孔子眼里的盗跖就是“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的、吃人肝的人物,而且兼有“三德”。第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因篇幅较长注译时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二部分至“离其患也”,写子张和满苟得的对话,一个立足于名,一个立足于利,通过其间的辩论更进一步揭示出儒家说教的虚伪性,并且明确提出了“反殉而天”、“与道徘徊”的主张,与其追求虚假的仁义,不如“从天之理,顺其自然。余下为第三部分,写无足和知和的对话,一个尊崇权势与富有,一个反对探求、抨击权贵,通过其间的讨论进一步明确提出“不以美害生”、“不以事害己”的主张。

  本篇历来认为是伪作,或认为是后学者所为。通观全篇,第一部分与二、三部分的语言风格也很不一样,第一部分一气呵下,直陈胸意,淋漓尽致,不拖泥带水,与《庄子》内篇离奇婉曲的风格迥异;二、三部分又晦涩不畅,显得十分费解。

  《庄子》作者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华夏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伪。

时间: 2024-11-08 22:04:38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翻译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的翻译的相关文章

渔家傲秋思翻译 范仲淹渔家傲全诗翻译

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品原文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书事的翻译 书事的翻译是什么

<书事>的翻译如下:小雨初停,天色带着点阴色.即使是白昼也懒得开远门,坐着观察青苔的颜色,这种深翠的颜色仿佛要染上衣服一样. <书事>的赏析 <书事>是一首即事写景的古诗,诗人因为见到了深院景致,开始书写她当下的感受.诗中前两句"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诗人写客观事抒主观清,天色微阴正好应和了诗人疏懒的心情.一句话不过寥寥五个字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还抒发了诗人此刻的情致,表露出诗人本身疏懒闲适的性情.诗中后两句"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

金陵晚望的翻译 金陵晚望的翻译是什么

<金陵晚望>的翻译如下:金陵城曾在日暮时分,与浮云相伴,同归暮色之中,也曾在秋声中迎来落日;这世间有无数丹青圣手,却没有人能画出此时我悲伤的心境. <金陵晚望>的赏析 <金陵晚望>一诗前两句写金陵城的秋景,在日暮之下秋水惨淡的金陵城与其说是现实中的景象,不如说是从诗人的悲伤之眼所望见的景象.而后两句"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诗人就直接开始吐露心境,直面眼前的残秋之景,吐露诗人心里与此景相当的愁云惨雾.然而眼前之景可以诉诸画笔,而诗人之悲情即

北冥有鱼 翻译 逍遥游整篇翻译

<逍遥游>译文: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它变化成为鸟之后,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有几千里,振翅翱翔起来,它的翅膀像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在海动时就会迁移,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上的天池. 逍遥游整篇翻译 <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象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

琵琶行第一段翻译 琵琶行第一段翻译是什么

<琵琶行>第一段翻译:夜晚时分,我在浔阳城的江边送别友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瑟瑟作响;我和友人下马,在船上设宴饯别;举起酒杯想要喝酒的时候,却没有管弦乐声的助兴;喝酒喝不痛快,离别时更加伤心;茫茫江水上倒映着明月;我忽然听见江面上传来琵琶乐声,忘记了回家,友人也忘记了出发;我跟随着声源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很久,没有动静. <琵琶行>第一段译文: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

直书原文及翻译 直书刘知几翻译

<直书>原文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乱君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翻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怎么翻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翻译为:四川一带的山路,非常地难以攀爬,走这样的道路,比上天还难.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度地描绘蜀道的难走.<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袭用乐府旧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 这首古诗表面是在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其实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整首诗共有二百九十四字,诗中的许多画面都非常壮观.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都

学奕文言文翻译 学奕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学弈文言文翻译如下: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另一个人虽然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把天鹅射下来.这样,虽然他跟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应该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这篇文言文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介绍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大家都会认为"名师可以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

虽有佳肴翻译 虽有佳肴翻译是什么

<虽有嘉肴>的翻译:即使有美味佳肴,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是甘美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他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的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