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思妇十二月全诗

  幽州思妇十二月全诗: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幽州思妇十二月”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北风行》。

  《北风行》翻译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她到长城打仗的丈夫回来,长城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啊。

  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墙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北风行》注释

  1、北风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伤感之情。《乐府诗集》卷六十五列于《杂曲歌辞》

  2、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3、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一片黑暗。

  4、号怒:呼啸狂暴。

  5、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气候严寒的景象。

  6、轩辕台:乃黄帝轩辕氏与蚩尤战于涿鹿之处。遗址在今河北怀来乔山上。

7、幽州思妇:幽州的一个思妇。

  8、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双蛾,女子的双眉。

  9、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良:实在。

  10、鞞(bǐng)靫(chá):当作鞴靫。虎文鞞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11、白羽箭:似白色羽毛装饰的箭。

  12、已成:一作“以为”。

  13、裁:消除。一作“哉”。

  《北风行》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表现了诗人对战祸带给人民痛苦的同情和对穷兵跌武者的谴责。

诗人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全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它抓住焚毁白羽箭的行动来刻划思妇睹物思人的矛盾心理状态,捧土塞黄河的比喻突出了思妇“恨难裁”的愤怒心情,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北风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天(一说冬天),当时李白游幽州(今北京、天津与辽宁朝阳一带)。

  《北风行》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时间: 2024-08-31 22:15:07

幽州思妇十二月全诗的相关文章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全诗,诗名 山行古诗的解释

诗名叫<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生起的地方还有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

《风》李峤拼音 《风》李峤全诗的意思

jiě luò sān qiū yè , 解落三秋叶, néng kāi èr yuè huā . 能开二月花. guò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 过江千尺浪, rù zhú wàn gān xié . 入竹万竿斜.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风>是唐代诗人李峤(qiáo)创作的一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全诗除诗名外

古诗《村居》带拼音 村居全诗翻译带拼音

草长莺飞二月天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拂堤杨柳醉春烟fú dī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儿童散学归来早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忙趁东风放纸鸢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作品原文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

二月春风似剪刀是什么修辞手法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修辞手法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二月时的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万物滋长的生机与活力.春风是春天的象征,春风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因此春风的吹拂,也好像能够为柳叶裁出新枝一般.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出处 "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歌<咏柳>.原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大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柳条轻垂,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咏柳古诗的意思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运用了拟人.比喻以及设问的修辞手法.上半句"不知细叶谁裁出"将春风拂叶看作人间裁缝所为,不仅赞美了柳叶之美,也表达了大自然的工巧.后半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明喻,将春风比作剪刀,同时直接回答了上半句提出的问题,一问一答,表现出春风孕育万物的形象. 不知细叶谁裁出的出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咏柳>又叫做<柳枝词>,原

远上寒山石径斜全诗的释文 白云深处有人家全首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出自<山行>,全诗的译文为:沿着蜿蜒曲折的石头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还住着几户人家.停下马车只因为我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经秋霜染过,比二月春花还要艳丽.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全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出自<山行>,全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的赏析 全诗描绘的是动人的山林秋色图,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

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哪首诗 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哪首诗里的句子

"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咏柳>.<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作,<咏柳>又叫做<柳枝词>,全诗描绘了早春时期春天的景色,表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对早春到来的欣喜之情. <咏柳> 贺知章 [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嫩绿的柳叶像是碧玉一样,装扮了高大的柳树.千万条下垂的柳丝就像是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全诗和解释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全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出自<村居>,全诗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意思是:农历二月的时节,青草开始生长,黄莺在天空飞舞,杨柳的枝叶轻拂堤岸,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全诗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景,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在前两局中,作者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

村居的诗意 村居全诗的意思

村居的诗意: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村居>是高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村居>全诗内容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是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