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 陆游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示儿》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示儿》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翻译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示儿》注释

  ⑴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⑵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⑶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

  ⑷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⑸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示儿》赏析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

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父亲,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示儿》创作背景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示儿》作者介绍

  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词、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

时间: 2024-10-20 03:12:57

示儿 陆游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的相关文章

示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儿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示儿>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示儿>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翻译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

示儿中表达爱国之情的是哪一句话 示儿中渴望祖国统一的诗句

<示儿>中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们的遗嘱,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原文及创作背景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创作背景:<示儿>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的陆游已经85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绝笔诗,也算是他的遗嘱,告诫儿子们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

长歌行思想感情 长歌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全诗以景寄情,将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长歌行>的原文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如下: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

稚子弄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稚子弄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稚子弄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热爱生活,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无限向往的思想感情.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稚子弄冰>原文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翻译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

寒食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寒食古诗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寒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的思想感情.<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译: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中心思想:此诗通过描写寒食节

长歌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长歌行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长歌行>有多篇,唐代李白的<长歌行>表达的是作者期望尽早建功立业.功垂千古.名留史册的强烈用世之心.三国曹叡的<长歌行>表达的是目睹着战争带给社会的萧条颓败景象,由感而发,回首往事的悲悯之情.汉乐府<长歌行>表达了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李白<长歌行>:<长歌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作者借乐府古题而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的是作者期望尽早建功立业.功垂千古.名留史册的强烈用世之心. 三国曹

赤壁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赋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赤壁赋>表达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陋室铭>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翻译 山不在

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感慨生死无常的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作,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集序>原文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