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蓁出自诗经哪一句 其叶蓁蓁古诗原文

  蓁蓁出自诗经中的“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该句出自《诗经》中的《周南·桃夭》一篇,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周南·桃夭》原文

  周南·桃夭

作者:无名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翻译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周南·桃夭》注释

  ⑴周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一篇。

  ⑵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⑶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闪耀的样子。华:同“花”,指盛开的花。

  ⑷之子:这位姑娘。指出嫁的女子。之,此,这。于归:姑娘出嫁。于,虚词,用在动词前;一说往。归,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⑸宜:和顺、亲善。室家:家庭,家族。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⑹有蕡(fén):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⑺蓁(zhēn)蓁: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⑻家人:与“家室”义同。变换字以协韵。

  《周南·桃夭》赏析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堪称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周南·桃夭》创作背景

  关于《周南·桃夭》的意旨,《毛诗序》中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这种观点不切实际。

  现代学者一般不取《毛诗序》的观点,而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中记载: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

  有人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先民进行驱鬼祭祀时的唱词,其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人。

时间: 2024-12-10 22:21:45

蓁蓁出自诗经哪一句 其叶蓁蓁古诗原文的相关文章

在水一方出自诗经哪一篇 在水一方诗词原文

"在水一方"出自<诗经·国风·秦风>中的<蒹葭>,<蒹葭>是一首经典的爱情诗,描写了男子追求自己求而不得的意中人,"在水一方"象征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在水一方诗词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哪首诗 只缘身在最高层古诗原文

"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登飞来峰>,此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登飞来峰>原文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翻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注释 ⑴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诗经的哪一篇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哪首诗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诗经中的<国风·秦风·蒹葭>.<蒹葭>总体上描写了一种思慕某人而不可得的情绪,有人说<蒹葭>是描写君主求贤的:有人说<蒹葭>是描写爱情的诗,追求心爱之人而不得的:还有人通过韵律去解说<蒹葭>,而现代人通常认为其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 <蒹葭>解读 第一.二句既写时间和地点,也预示诗人的心情,一个秋天的清早,诗人来到黄河边,望见一片苍茫的芦苇,芦苇上覆盖着一层晶莹的露水,看起来像是霜,诗人的心

呦呦鹿鸣出自诗经哪一篇 呦呦鹿鸣的原文

呦呦鹿鸣出自<诗经>的<鹿鸣>这篇.原文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哪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文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中<卫风·淇奥>一篇,此诗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运用大量的比喻,前后多个比喻表现出一种变化和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 <卫风·淇奥>原文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

翕出自诗经的哪里 翕在古文中的意思

翕出自<诗经>的小雅鹿鸣之什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翕是和顺.以读音xī为名的人很多,但该字却不常见.易经系辞上第六章曰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静翕也是一个文静内敛的名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孔子加以整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家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并沿用至今.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下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原文

下一句是"吉凶生矣",出自<易经>."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典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句出自<战国策·齐策三>--<周易·系辞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原文为: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王曰:"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淳于

无边落木萧萧下出自杜甫的哪首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古诗原文

"无边落木萧萧下"出自杜甫所作的<登高>.此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登高>原文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翻译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

手可摘星辰前一句诗句是什么 手可摘星辰古诗原文

"手可摘星辰"前一句诗句是: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夜宿山寺>,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夜宿山寺>原文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