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中心思想和翻译

中心思想: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晶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入大渡河,入岷江。

  ⑷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与作者同住峨眉山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峨眉山月歌》赏析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峨眉山月歌》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时间: 2024-10-31 20:29:42

峨眉山月歌中心思想和翻译的相关文章

伯牙鼓琴翻译及中心思想 伯牙鼓琴翻译和中心思想

翻译: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中心思想:此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人公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谊,以及知音难寻,珍惜知音的情感. <伯牙鼓琴>原文 伯牙

峨眉山月歌中心思想及赏析

中心思想: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赏析: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赏析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

晚春翻译赏析 晚春中心思想和翻译

<晚春>的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要结束,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花朵们万紫千红.竞相吐艳争芳.可怜杨花与榆钱,没有才华和能力,只知道随风飘洒,就像是片片雪花.全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暮春时节的繁丽景色,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价值的思想. <晚春>的赏析 <晚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晚春的繁丽景色.全诗前两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后两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一反

春望杜甫翻译和赏析中心思想 春望杜甫翻译及赏析中心思想

翻译: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赏析中心思想:通过描写唐代时期安史之乱的时候长安经过战争导致的极度破乱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心中对战争的痛恨,对国家兴亡的担忧,表达了心中对和平与幸福的渴望. <春望>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

险躁则不能治性的治 诫子书翻译中心思想

<诫子书>诸葛亮,中的"险躁则不能治性"的治是修身.陶冶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 <诫子书> 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

古诗峨眉山月歌的翻译 李白峨眉山月歌翻译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以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当时的时节是秋季,用"秋"来形容月色之美,第二句用江水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诗的第三句中人已露面,并且表明了他的行迹,最后一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不舍,抒发了作者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这首诗一共二十八个字,却

书河上亭壁翻译及赏析 书河上亭壁中心思想

<书河上亭壁>的翻译:河岸宽阔,水面只有几条船在航行,眼前烟波渺茫.我独自倚靠着高高的栏杆,愁绪像河水一样源源不断.远处是片稀疏的树林,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萧瑟的声音,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全诗写于诗人被贬谪之时,描述了萧瑟凄凉的秋景,流露出暗暗的愁绪. 书河上亭壁 寇准 [宋代]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岸阔樯稀波渺茫"从"阔"."渺茫".&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主旨和赏析

<峨眉山月歌>的译文:半轮秋月挂在峨眉山前,月亮的影子倒映在青衣江澄澈的水面上.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全诗描绘了航程中清朗优美的秋夜月景,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乡土的惜别之情.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前两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诗人行船江上所见之景,江月映在江水中,而诗人正在乘轻舟顺流而下,因此在诗人的眼中,峨眉山月

周公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周公诫子的中心内容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书>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