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树丛林间,或渔人垂钓,或一人独坐茅草亭中,倚靠栏杆,看水中鸭群浮沉游戏。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但觉江水茫茫,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时间: 2024-11-08 22:24:44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的相关文章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翻译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树丛林间,或渔人垂钓,或一人独坐茅草亭中,倚靠栏杆,看水中鸭群浮沉游戏.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但觉江水茫茫,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sàn)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

陋室铭赏析及作者简介

赏析: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 后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

望岳翻译赏析以及作者简介 望岳翻译赏析和作者简介

翻译: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望岳>原文 岱宗夫如何?

夜雨寄北翻译赏析及作者简介 夜雨寄北翻译赏析和作者简介

<夜雨寄北>翻译 你若问我归家的日期,我还没有定期!今夜巴山淅沥的秋夜,却已涨满秋池.几时才相会共剪红烛,在那西窗之下?再来细诉今夜巴山中,这听雨的情思. <夜雨寄北>赏析 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 此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诗即兴写来,写出了作者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

题西林壁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西林壁作者

<题西林壁>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题西林壁>赏析 此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

初中古诗词移居翻译及赏析 移居作者

翻译 其一:从前便想居南村,非为选择好住宅.闻道此间人纯朴,乐与相伴共朝夕.我怀此念已很久,今日迁居南村里.陋室何必要宽大?遮蔽床席愿足矣.邻居常常相往来,直言不讳谈往昔.美妙文章同欣赏,疑难问题共分析. 其二:春秋之季多朗日,登高赏景咏新诗.经过门前相呼唤,有酒大家共饮之.农忙时节各归去,每有闲暇即相思.相思披衣去串门,欢言笑语无厌时.此情此趣岂不美?切勿将它轻抛弃.衣食须得自料理,躬耕不会白费力. 赏析 <移居二首>反映出陶渊明安于农耕生活和贫困景况,也表现出他和周围的人的淳朴.深厚的情谊

疾风知劲草全诗及翻译赏析 疾风知劲草作者

全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翻译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盛赞萧瑀的仁德.前两句写识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后两句写知人善用,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 <赐萧瑀>注释 ⑴萧瑀:字时文,隋

求几幅中国古代名画及作者急 中国古代名画作品

1.<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代的黄公望:2.<清明上河图>,作者为明代的仇英:3.<千里江山图>,作者为北宋的王希孟:4.<五牛图>,作者为唐代的韩滉:5<百骏图>,作者为清代的郎世宁:6.<汉宫春晓图>,作者为明代的仇英. 作品简介 <富春山居图>:画作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g

古诗《苔》赏析 苔给人的启示

赏析:作者用及其平淡的话语赞颂了一个非常平凡的生命,苔藓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 原文作品 <苔>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赏析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青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彩. 苔花如米小,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