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全文翻译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文言文翻译

  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一定是纠正名分呀!”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鲁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原文及注释

  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百姓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释: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正名:即正名分。3、阙:同“缺”,存疑的意思。

  解析:这篇文章所讲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时间: 2024-08-30 23:32:20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全文翻译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

橘逾淮为枳文言文翻译 橘逾淮为枳的文言文翻译

橘逾淮为枳文言文翻译:晏子将要出使去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后,对身边的侍卫.大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身边的侍卫.大臣回答说:"在他到来时,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说:'这人是哪里人?'我们就回答说:'这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给他酒喝.他们喝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谒见楚王.楚王说:"捆着的人是

范仲淹还金授方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还金授方的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还金授方文言文翻译:文正公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来往.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擅长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值得把这个秘方托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有神奇的术法,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

汉六年正月 封功臣文言文翻译 汉六年正月 封功臣文言文翻译张良刘邦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的文言文翻译为:汉六年正月,皇上封赏功臣.张良没有过战功,汉高帝说:"在营帐中出谋划策,在千里之外决定战争的胜负,这就是子房的功劳.子房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 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皇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文言文翻译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的文言文翻译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文言文翻译是:洛阳城有个僧人,他的房屋中有个铜磬.罄指的是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这句话出自王谠的<曹绍夔捉怪>,选自<唐语林>.<曹绍夔捉怪>的启示是:对于暂时不理解的事情,不能盲目的以为是鬼神作怪,应该以科学的精神去探求其中的道理. <唐语林>是宋代王谠所撰的文言轶事小说,共八卷,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 原文:曹绍夔为太乐令

上与群臣论止盗文言文翻译 上与群臣论止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文言文翻译: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去做盗贼的原因,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上与群臣论止盗"的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董遇三余读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是喜爱学习.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收集野生的禾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乘着(劳作的)空隙学习读书,他的兄长嘲笑他,但董遇依然不改.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跟从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q

又答王庠书文言文翻译 又答王庠书的文言文翻译

又答王庠书文言文翻译:上次来信,好几页都是称赞我的华丽辞藻,褒奖得有点过分了,如今我年老多病,荒废遗忘,哪里担当得起你这样的年轻才俊对我抱有这么高的期望呢?我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所死记的东西,与现今科举考试的情况大致相同.当时也有少数应考时难度较大的文章,因我才疏学浅,有幸列为榜尾被录取,就被主考官拿去,现在都已经没有了. 不过那些文章就算在也没有什么作用.实在没有抄近路获取学问的方法.只是像你这样有很高的天赋.很强的能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学习,自然会获取做学问的门道,这其实都是命中注定的,不需外

范氏之亡也文言文翻译 范氏之亡也的文言文翻译

范氏之亡也文言文翻译: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害怕自己听到钟声,这就太荒谬了. <范氏之亡也>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范氏之亡也>注释 1.范氏之亡也:范氏

吕蒙正不为物累的文言文翻译 吕蒙正不为物累文言文翻译

吕蒙正不为物累的文言文翻译:吕蒙正凭借宽厚成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有一个朝中的官吏,家里收藏了一把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赏识.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 吕蒙正笑道:"我的脸不过碟子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的镜子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靖.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被物欲所拖累的人,即使是古代的贤者也很难做到. <吕蒙正不为物累>原文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和道理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翻译: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