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没者岂苟然哉的意思 夫没者岂苟然哉翻译

  夫没者岂苟然哉的意思: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该句出自苏轼所作的《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该文大意为: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

  《日喻》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日喻》翻译

  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问看得见的人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这个失明的人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一天听到钟声,就把发出声音的钟当做了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失明的人用手摸蜡烛,晓得了它的形状。一天,摸到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就把它当做了太阳。

  太阳和钟、龠的差别太大了,但是天生双目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关于太阳的知识。抽象的道理很难被认识,这一点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更加严重,人们不通晓抽象的道理的情况,和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盲人没有什么不同。

  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到把铜钟当做太阳,从把蜡烛当做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做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轼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那么什么叫做自然来到呢?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不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道自然到来。”不是强求它而使它自己到来!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天天都生活在水边,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才能做到。天天生活在水边,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会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人一样。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学习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做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因此,写《日喻》来勉励他。

  《日喻》注释

  1、日喻:关于太阳的比喻。

  2、眇:瞎子。

  3、樾:笛类乐器,比笛短,有七孔三孔等说。

  4、苏子:苏轼自称。

  5、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6、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

  7、渤海:唐代郡名,在今山东滨县一代。

  8、或:有的。

  9、扣:敲。

  10、他日:后来有一天。

  11、扪:抚摸。

  12、揣:摸。籥yue:古代的管乐器名。

  13、达:通晓。

  14、巧譬:巧妙的比喻。善导:好的开导。

  15、相:这里作动词用,象。

  16、既:完。

  17、即:就。名:解释。

  18、意:推测。

  19、过:弊病。

  20、卒:终于。

  21、孙武:春秋时齐国军事家。

  22、致:招致。

  23、子夏:孔子弟子,春秋时卫国人。

  24、百工:各行各业的人。

  25、莫之求:“莫求之”的倒装。

  26、没:潜水。

  27、水之道:水性。

  28、溺:淹死。

  29、以声律取士:指唐代和宋代前期以诗赋取士。

  30、杂学:古代称经史以外的学问为杂学。

  31、经术:指儒家经典著作。

  32、求举于礼部:应进士科考试,此事由礼部主持。

  《日喻》赏析

  该文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写作上用比喻导入正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形象地说明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只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

  《日喻》创作背景

  《日喻》是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作。“日喻”的“喻”,是“比喻”的意思,借用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比喻说理,是议论中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日喻》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善于用形象比喻来逐层推进,引出观点,因之成文。

  《日喻》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时间: 2024-08-29 06:25:48

夫没者岂苟然哉的意思 夫没者岂苟然哉翻译的相关文章

夫没者岂苟然哉的苟然是什么意思 夫没者岂苟然哉中苟然的意思

苟然的意思:随便,轻易,随随便便.整句的意思: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该句出自苏轼所作的<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 <日喻>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

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作者是谁 苟利国家生死以是谁的句子

作者是林则徐,出自他所著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林则徐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译

岂曰无依衣与子同裳表达的意思 岂曰无依衣与子同裳的意思

意思: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该句出自<秦风·无衣>,<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秦风·无衣>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注释 1.秦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榴莲没熟剥开了怎么办 剥开的榴莲没熟如何催熟

1.把没熟的榴莲用两张报纸包裹起来,放在阴凉的地方保存一至两天,即可催熟榴莲:2.把剥开的榴莲与熟透的香蕉或苹果一起装进塑料袋里,保存1-2天就可以把榴莲催熟:3.或者将没熟的榴莲从壳上掰下来,用保鲜膜包住放进微波炉里转2分钟,不够软就再加热三十秒. 榴莲没熟剥开了怎么办 榴莲是热带著名水果之一,原产于马来西亚,在如泰国一类的东南亚国家种植较多.除此之外,在中国广东﹑海南等地也有种植.榴莲在泰国最负有盛名,被誉为"水果之王".它的气味浓烈,爱之者赞其香,厌之者怨其臭.传说郑和下西洋的时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了士兵们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抒发了将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人不寐"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词的起句便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qu

克雷洛夫寓言故事有哪些三年级 克雷洛夫寓言经典故事有哪些

<克雷洛夫寓言>有<两只斑鸠>.<大炮和风帆>.<鹰与鸡>.<驴子的故事>.<受宠的象>.<青蛙的国王>.<瘟疫的祭品>.<小溪>.<梭子鱼与猫>.<剃刀>.<自不量力的小乌鸦>等故事. <克雷洛夫寓言>的介绍 <克雷洛夫寓言>的许多故事描写了强权者的专横无理,揭露了在强者面前弱者永远有罪的强盗逻辑,像<狼和小羊>.<狮子

一妻多夫的国家有哪些 允许一妻多夫的国家有哪些

一妻多夫制的国家有:塞内加尔.乌干达.利比亚.斯威士兰.埃及等."一妻多夫"就是一个女子同时与几个男子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一妻多夫的婚姻,一般先由年龄相仿的一男一女举行婚礼,组成家族,随后又有一个或几个男子自愿加入到这个家庭中来,但不再举行任何形式的婚礼,后来的丈夫和第一个丈夫拥有同等的权力和义务. 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共和国,简称塞内加尔,位于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首都达喀尔.北接毛里塔尼亚,东邻马里,南接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西临佛得角群岛.海岸线长约700公里. 乌干达 乌干达,

夫明者万事之本也是谁提出的 夫民者万事之本也谁说的

"夫明者万事之本也"是贾谊提出来的.贾谊是西汉初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后,在治国方面提出的一个命题,该命题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因素.贾谊提出了诸多主张,得罪了列侯们,列侯们开始说贾谊的坏话,好在刘恒并不听信.但是渐渐地贾谊发现自己被皇帝疏远,不久就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最后郁郁而终. 贾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民为国之本作了理论性概括:"夫民者,万世之本也,故夫民者,大族也,民不可不畏也.故夫民者,多力而不可适也."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

列夫·托尔泰斯分几部分 《列夫托尔斯泰》分了几个部分

分为两部分,作者是按人物五官来组织材料的.分2部分:第一部分是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特征.第二部分是6--9段: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三作家>又名<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传记代表作品之一,为托尔斯泰.司汤达和卡萨诺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