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全诗翻译及诗意 七律长征赏析

  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注释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颔联承接“千山”,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俯瞰五岭和乌蒙山这两个典型的高山峻岭,以点带面地描绘了“腾越五座岭”和“疾跨乌蒙山”两幅“长征图”,这两句写出了红军对山的征服。

  颈联承接“万水”,诗人还是以点带面选择了“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两幅“长征图”。奔腾的金沙江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山山水水都在为红军的胜利纵情欢唱。横跨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没有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令人望而生寒,这两句写出了红军对水的征服。

  尾联描述了长征最后的历程,那是一幅“喜踏岷山雪”的“长征图”。此联是对首联的回应。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

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七律长征》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七律长征》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代表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有《毛泽东选集》。

时间: 2024-12-09 08:30:06

七律长征全诗翻译及诗意 七律长征赏析的相关文章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 七律长征全诗的翻译

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原文

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

七律长征诗词翻译及赏析 七律长征原文

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赏析 <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全诗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是诗还是词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是七言律诗,是毛泽东所作,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

七律长征中泥丸的意思 七律长征中泥丸完整诗句

七律长征中泥丸的意思:小泥球.完整句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

把酒问月全诗翻译 李白的把酒问月全诗

<把酒问月>的全诗翻译:明月是何时升上青天的呢?我现在停下酒杯问一问.人想要攀登明月,却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明月皎洁得好像飞天的明镜一般,映照着宫殿.遮蔽月亮的云雾消散殆尽,幽幽月光尽情挥洒出清冷的光辉.人们知道这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早晨也从这云间消失?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在月宫住着又有谁与她相伴?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耀过古人.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过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横眉冷对千夫指全诗翻译 鲁迅写的自嘲这首诗的意思

"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自嘲>,全诗翻译为:命中犯了华盖星又想要求取什么呢?还没敢翻身已经碰得头破血流.戴着破帽子,遮住脸,走过热闹的集市,就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赏析 首句的华

题西林壁全诗翻译 题西林壁全诗翻译简短

<题西林壁>全诗翻译为: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原诗原句 <题西林壁>这首诗的原句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