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古诗及诗意

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意: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登鹳雀楼》注释

  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⑵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⑶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

  ⑷更:再。

  《登鹳雀楼》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登鹳雀楼》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学者李希泌推测,鹊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至二十九年(727-741年)。

  《登鹳雀楼》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

时间: 2024-12-09 14:56:53

登鹳雀楼古诗及诗意的相关文章

登鹳雀楼的译文 登鹳雀楼古诗翻译全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如果想要把千里的风光景物都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诗的第一句写的是登上楼之后望见的景色,使整个画面变得宽广与辽远.诗的第二句写的诗近景,作者由近望到远,再由西望到东,将整个画面显得宽广且有意境,诗人将自己想象中的景色和看见的景色融为一体,手法实在巧妙. 诗的后两句为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

王之涣的《登黄鹤楼》古诗 登鹳雀楼古诗鉴赏

王之涣写的是<登鹳雀楼>,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登高望远时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与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是王之涣,作者在诗中描写了自己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诗中看似写景,实际表现出了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表达了诗人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王之

望洞庭古诗的诗意和翻译 望洞庭古诗的诗意及翻译

<望洞庭>诗意: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望洞庭>原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注释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

乞巧古诗的诗意及赏析

诗意: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赏析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诗意: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唐代诗人李益所作. <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翻译 <夜上受降城闻笛>注释 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

咏柳古诗的诗意 咏柳古诗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碧绿色的叶子,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诗的第一句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柳树比喻成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使整个画面充满了青春活力.诗的第二句则是将垂下来的柳叶比作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将柳树的风韵描绘了出来. 诗的最后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先问这样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

春夜古诗的诗意 春雨古诗意思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将漏完,轻柔的夜风带着点点寒意.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难以入睡,只见花影随着月亮的移动,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春夜> 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赏析 诗的第一句表明诗人因为国事而难以入睡,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诗的第二句描写的是诗人从室内来到户外的感受,"翦翦"二字表明了夜风的寒意,却也说明了诗人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第三句中的"春色"既是实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

蝉古诗的意思和诗句 蝉古诗的诗意

<蝉>的翻译:蝉垂下冠缨一样的触角,吸吮清澈的露水,蝉的叫声清脆,蝉身居高处,声音才传得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力量. <蝉>的原诗 唐代: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的赏析 <蝉>是一首五言咏物诗.首句"垂緌饮清露"描绘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的形象.第二句"流响出疏桐"描绘出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从而表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后两句"居高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古诗的诗意 题西林壁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暮江吟>全诗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江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题西林壁>描绘了不同角度下的庐山的面貌,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即人处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雪梅>全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最后揭示出三者的结合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 <暮江吟>原诗及翻译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