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致橡树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致橡树》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诚挚、忠贞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当代诗歌。

  《致橡树》原文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3.27

  《致橡树》赏析

  全诗采用抒情主体“木棉”对“橡树”做诚挚的表白,把二者人格化、心灵化,使这两个中心意象从外到内都闪射出思想和审美的光芒。

  木棉可以理解为是充满青春气息的柔中带刚的现代女性美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那是炽热、丰富的感情及独有一份深沉的个性。橡树则显示了种阳刚的气质,那是伟岸、刚强的性格象征。

  此诗有了这种独特、精美的意象作为象征核心,就自然地脱离了具体的有限的形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间平等真诚的爱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诗人巧借“木棉”的表白,派生并组合了一系列蕴含丰富的具体意象。

  这些意象要么是暗示木棉对传统人生观中不和谐不平衡,甚至向一方倾斜的人际关系的看法,要么是大胆肯定在人格独立基础上的互相依存,显示了对和谐的人际关系、新型的爱情观、人生价值的向往和追求。

  全诗章法及句法的精心安排,使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光彩。

  《致橡树》创作背景

  舒婷曾经谈过《致橡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实际上,这首诗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舒婷回忆说。

  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

  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她补充说。

  《致橡树》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作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擅长运用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独到而深刻的感受,是浪漫主义和当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诗歌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也是一切》等。已出版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时间: 2024-11-17 14:47:25

致橡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致橡树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的相关文章

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什么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小令.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清感人的天涯游子深秋漂泊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天净沙·秋思>原文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翻译 苍老的树上枯藤缠绕,乌鸦黄昏时纷纷归巢.小桥下溪水潺潺,溪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思想 莲之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像莲花一样淡泊名利,超凡脱俗,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同时突出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情操.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赏析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荷花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荷花课文表达的感情

课文<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文通过对荷花各种姿态的描绘,赞美荷花的婀娜多姿与生机活力,抒发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荷花>的主要内容 <荷花>一文记叙了作者到公园观察荷花一事,作者看到满池荷花是的景象,从观赏荷花而渐渐入迷,从刚才的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变为整个荷花池中众多荷花的一员,变身为荷花的作者也乐在其中了.在陶醉中,作者"过了好一会儿",才记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原文 清晨,我

赤壁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赋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赤壁赋>表达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作者因为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写出了二人深厚的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表明了作者与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谊,而"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二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次句紧承首

寒食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寒食古诗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寒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的思想感情.<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译: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中心思想:此诗通过描写寒食节

清平乐黄庭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清平乐黄庭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黄庭坚的<清平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词人黄庭坚的作品,原文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作者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陋室铭>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翻译 山不在

卜算子咏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卜算子咏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梅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但绝不媚俗的忠贞,表达了作者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自己坚定的爱国情怀.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上阕中主要描写了梅花的孤单与寂寥,将梅花的困难处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了自己的"愁",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让读者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境. 下阕中的"群芳"指的是"主和派&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