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古诗的翻译 潼关表达了什么

  翻译:久远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

  《潼关》原文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注释

  1、潼关(tóng guān):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2、终古:自古以来。簇(cù):丛聚。

  3、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束:约束。

  4、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解,懂得。

  《潼关》赏析

  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潼关》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光绪八年(1882)。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写出了这首赞美之诗。

  《潼关》作者介绍

  谭嗣同,中国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十一岁随父湖北巡抚谭继洵赴任,遍游西北、东南各地。幼怀大志,能文章,通剑术,为人慷慨任侠。甲午战后,力倡改良,鼓吹变法图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湖南创办“南学会”,办《湘报》。宣传维新。失败后,被捕入狱,与林旭等人一起遇害,世称“戊戌六君子”。他的诗,风格豪迈,气势雄浑,境界恢廓,充满着积极进取爱国精神。今辑有《谭嗣同全集》。

时间: 2024-11-10 14:17:08

《潼关》古诗的翻译 潼关表达了什么的相关文章

琵琶行的整首古诗及翻译 琵琶行表达了

<琵琶行>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小松古诗的意思翻译 小松古诗的翻译

小松古诗的翻译: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小松>. <小松>原文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注释 1.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2.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 3.直待:直等到. 4.凌云:高耸入云. 5.始道:才说. <小松>赏析 这首诗

池上古诗的意思翻译 池上古诗的翻译

池上古诗的翻译:其一: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其二: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池上>原文 池上二绝 唐·白居易 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注释 1.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 2.下子:放下棋子. 3.小娃:男

村晚古诗意思翻译 《村晚》原文

<村晚>古诗意思翻译是: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的往家里走去: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村晚>原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注释 1.陂(bēi):水岸. 2.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yī),水波. 3.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潼关古诗翻译 潼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翻译:久远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 <潼关>原文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注释 1.潼关(tóng guān):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2.终古:自古以来.簇(cù)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翻译 《潼关》古诗的翻译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的翻译如下:自古以来,高高的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的上方,阵阵秋风总是吹散马蹄声.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谭嗣同的<潼关>,描绘出潼关苍茫雄浑的景色. 终古高云簇此城的出处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出自清代谭嗣同的<潼关>,原诗如下: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

潼关古诗翻译及赏析 潼关古诗原文

翻译:久远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赏析: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 <潼关>原文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注释 1.潼关(tóng guān):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2.终古:自古以来.簇(

潼关古诗翻译与赏析 潼关古诗翻译

<潼关>的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丛聚在这座城池上,秋风吹散了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秦岭山脉进潼关后也不知道何为平坦. <潼关>的赏析 首句"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描绘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马蹄声能催动豪情,营造出一种浩荡的豪情.三四句"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抒发了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扩张式的.外拓型的心态.这是一种在

潼关谭嗣同原文及翻译 潼关谭嗣同赏析

原文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翻译 久远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 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潼关注释 1.潼关(tóng guān):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2.终古:自古以来.簇(cù):丛聚. 3.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束:约束. 4.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解,懂得. 潼关赏析 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