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爱莲说原文以及翻译 刘禹锡爱莲说原文和翻译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翻译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爱莲说》注释

  1、可:值得。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独:只,唯独。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5、予(yú):我。

  6、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7、染:沾染(污秽)。

  8、濯(zhuó):洗涤。

  9、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0、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11、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12、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13、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

  14、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15、可:可以。

  16、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17、玩:玩弄。

  18、焉:助词。

  19、谓:认为。

  20、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1、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2、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23、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的。

  24、鲜(xiǎn):少。

  25、闻:听说。

  2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27、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众:多。

  《爱莲说》赏析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爱莲说》创作背景

  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爱莲说》作者介绍

  周敦颐,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资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

  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时间: 2024-11-08 21:06:19

刘禹锡爱莲说原文以及翻译 刘禹锡爱莲说原文和翻译的相关文章

蜀道难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蜀道难一句原文一句的翻译

<蜀道难>原文一句翻译一句: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译文: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原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译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原文: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译文: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 原文: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译文: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 原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译文: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 原文: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译文: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

刘禹锡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刘禹锡主要作品有

刘禹锡是唐朝的诗人.是唐朝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刘禹锡简介 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

浪淘沙其二翻译 浪淘沙其二翻译刘禹锡

<浪淘沙>其二翻译: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这首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作,原句为: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诗句赏析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首先是"桥".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 "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

爱莲说带拼音版的 爱莲说原文加拼音

shuǐ lù cǎo mù zhī huā , kě ài zhě shèn fán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jìn táo yuān míng dú ài jú . zì lǐ táng lái , shì rén shèn ài mǔ dān .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yǔ dú ài lián zhī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 zhuó qīng lián ér bù yāo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zhōng tōng

秋风引的翻译 刘禹锡秋风引翻译

不知秋风是从哪里吹来的,萧萧地送来了一群群的大雁.早晨的时候,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羁旅他乡的孤客最先听到了秋声.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赏析 诗的首句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还含有一丝怨秋的意味.诗的第二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第三句中的"朝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

一到六年级刘禹锡的古诗 小学学的刘禹锡的古诗

<秋词><浪淘沙><望洞庭><竹枝词><乌衣巷>.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1-2],又自言系出中山,[3]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秋词>原文: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翻译 《长恨歌》原文(节选)

翻译为: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春宵:新婚之夜.此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节选)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的原文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的原文和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