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微之书的翻译 与元微之书的原文

  翻译

  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和您竟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内心牵挂,身体分离,各自的头发都要白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确实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您的病情,其次叙述您生病时的心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信上还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

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贬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

  暂且放下这事不谈,大致叙述一下近来的心境。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下到家人,庆幸没有什么毛病。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里,还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不久前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出现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

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传染病。至于毒蛇、蚊虫,虽然有但很少。浔江的鱼很鲜,江州的酒极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口里吃的,还不必求助于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

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现因此亲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啾啾鸣叫。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

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句诗:“回忆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写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屋拂晓的灯前。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我相见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吗?乐天叩头。

  《与元微之书》原文

  与元微之书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

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与元微之书》注释

  1、乐(lè)天白:乐天告白。白,陈述。

  2、欲:将要。

  3、离阔:阔别,久别。阔,久远。

  4、胶漆之心:比喻感情亲密。

  5、置:放。

  6、胡越:胡在北,越在南,形容相距遥远。

  7、相合:在一起。

  8、牵挛乖隔:牵挛,牵掣。乖隔,隔离。指各有拘牵,不得相见。

  9、浔阳:古县名,即现在江西省九江市。

  10、熊孺登:钟陵(在现在江西省进贤县)人,元和年间,在四川任职,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多有交往。

  11、札:短信。

  12、上;首先。

  13、交分(fèn):交谊,情分。

  14、危惙(chuò):指病危。惙,疲乏。

  15、数帙(zhì):几包。帙,包书的包袱或口袋。

  16、白二十二郎:指白居易,他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二十二。

  17、代书:代替信。

  18、左降:即左迁,贬官。

  19、幢幢(chuángchuáng):影子摇晃的样子。

  20、且置是事:暂且放下这事(不谈)。

  21、涉:经历,过。

  22、方寸:指心绪。

  23、诸院:同一大家族中的各支。

  24、提挈(qiè):提携,扶助。

  25、顷:不久前。

  26、泰:安适。

  27、风候:气候。

  28、瘴疠(zhànglì):指南方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29、虺(huǐ):毒蛇。

  30、湓(pén)鱼:湓江出产的鱼。湓,湓江,今名龙开河,发源于江西省瑞昌市西南青山,经九江市西入长江。

  31、江酒:江州的酒。

  32、门内之口:家里的人口。

  33、量入俭用:衡量收入,节俭用度。

  34、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35、胜绝:绝妙。

  36、乔松:大松树。乔,高大。

  37、修竹:长竹。

  38、墙援:篱笆墙。援,用树木围成的园林护卫物。

  39、周:环绕。

  40、殚(dān):尽,全。

  41、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动,动不动、常常。弥,满。旬日,十天。

  42、忧望:挂念,盼望。

  43、条写:一条条地写。

  44、去:离。

  45、瞥(piē)然:形容时间短暂。

  46、尘念:世俗的思念之情。

  47、余习:没有改掉的习惯,这里指作诗。

  48、牵:牵引,牵动。

  49、笼鸟槛(jiàn)猿:笼中的鸟,槛(木栅栏)中的猿。这里比喻作者自己和元稹都不得自由。

  50、顿首:叩头。

  《与元微之书》赏析

  该作品是白居易在经历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他内心蓄积着的愤慨和忧伤、思想上的矛盾和牢骚,除了付之庐山山水,只能诉之笔墨,因而满怀真情,写出了这封深挚动人的书信。

  这封信表达的感情十分真挚动人。在抒写别情、絮道家常时,语言淳朴自然,充满深情,使两人深挚的友谊跃然纸上。在描写草堂景物时,以写景如画之笔,细致入微地把草堂周围的景物真切地描摹出来了;而且情景交融,借助骈句,巧妙地传达出了自己的喜悦之情。还有,信中两首抒写彼此相念的赠诗,更使信增加了感人的力量。

  《与元微之书》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喝酒吟诗。但时隔不久,元稹就因为直言劝谏,触怒宦官,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彻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遂将他贬为江州司马。

这封书信体散文写于元和十二年(817年),白居易47岁。是年,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也是他进士及第后从政的第十八年。司马,历来是中唐时期安置朝廷贬官的职务,隶属刺史,有职无权,形同虚设。

这对于一个积极进取、才华横溢且有着远大抱负之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三年来,孤独居住在偏远的贬谪之地,作者内心满腔怨愤,无处倾诉,一旦找到出口,作者的情感不可遏制,因而满怀着深情写下了这封沉郁悲痛、感人至深的书信。

  《与元微之书》作者介绍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时间: 2024-08-30 10:23:04

与元微之书的翻译 与元微之书的原文的相关文章

谢弘微传文言文逐字翻译 谢弘微文言字词翻译

原文: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原文: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译文: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 原文: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译文: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説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

又答王庠书文言文翻译 又答王庠书的文言文翻译

又答王庠书文言文翻译:上次来信,好几页都是称赞我的华丽辞藻,褒奖得有点过分了,如今我年老多病,荒废遗忘,哪里担当得起你这样的年轻才俊对我抱有这么高的期望呢?我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所死记的东西,与现今科举考试的情况大致相同.当时也有少数应考时难度较大的文章,因我才疏学浅,有幸列为榜尾被录取,就被主考官拿去,现在都已经没有了. 不过那些文章就算在也没有什么作用.实在没有抄近路获取学问的方法.只是像你这样有很高的天赋.很强的能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学习,自然会获取做学问的门道,这其实都是命中注定的,不需外

送元二使安西的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表现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

与叶讱庵书全文翻译 与叶讱庵书文言文翻译

去年翰林院掌院学士写信来,信中表示,之前向执事推荐了我,不久后便中止了.近来史馆中也有按一定标准来访求我的人,但我年纪大能力差,恐怕没有能力担此重任,不过咱俩是老乡,我个人的志向.雄心就跟执事您交交心吧. 亡母生前接受过明朝表彰,能以身殉国,可谓深明大义:不仕清廷乃亡母遗训,而且母因清廷而亡,自己跟清廷可谓有着不共戴天的杀母之仇,所以他们谁跟清廷合作我不管,但我顾炎武绝对不行."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可出",字字金石,掷地有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凛然正气充塞天地.&l

与元微之书翻译 与元微之书的翻译

翻译: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微之啊微之!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和您竞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牵制隔离,各自都要老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您的病情,其次叙述您生病时的心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信上还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

元镇读书文言文及翻译 元镇读书的翻译

<元镇读书>的原文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元镇读书>的翻译 元镇是长安人,家境贫寒,不能拜师,那个时候也没有书籍,有时拿

直书原文及翻译 直书刘知几翻译

<直书>原文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乱君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注释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

<古文陆元方卖宅>翻译: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东都卖一个小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请求拜见.元方于是告诉那个人说:"这个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泄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闻他说的话,立即推辞不买房了.儿子侄儿们认为他的话不妥当,陆元方说:"不这样的话,就是欺骗他人了." <古文陆元方卖宅>注释 1.曾:曾经:2.于:在:3.直:通"值",价值:4.因:就:于是:5.甚:很:非常:6.但:只是:7.出水:排水:8.耳:

诫兄子严敦书翻译 诫兄子严敦书全文翻译

<诫兄子严敦书>翻译:马援哥哥的儿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还交往一些轻薄的侠客.马援在交趾前线,写信回家告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短,妄断是非和正统法规,这是我最厌恶的,宁死不希望听到子孙有这样的行径啊. 作品原文: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