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翻译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译文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的意思是:杜季良是个行侠仗义的人,担忧别人的忧愁,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出自两汉时期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马援是东汉初期的军事家,代表作有《武溪深行》《诫兄子严敦书》《铜马相法》等。

  《诫兄子严敦书》的原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是个行侠仗义的人,担忧别人的忧愁,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时间: 2024-11-08 20:23:38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翻译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译文的相关文章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文言文翻译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的翻译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文言文翻译: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该句出自明代宋濂的一篇散文<杜环小传>.该书在文中通过对比,显示了杜环的品格的可贵,也得到了别人的称赞. <杜环小传>原文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传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环尤好学,工书,谨伤,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彼见母,念允恭故,必不遗

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翻译 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的翻译

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翻译:假如得到好官吏,治理一个邑足够了.该句出自清代文人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乙亥北行日记>.逐日地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内容非常丰富:有沿途风光和人情风俗的描写,有旅途名胜古迹的记述,有朋友交情的实录,有山川形势的分析,有旅行的疲劳困顿的描摹,有国计民生的忧虑,有奸民猾吏趁机勒索的揭露;好像一轴画卷逐渐展开,最后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图画. <乙亥北行日记>原文 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先是浦口刘大山过余,要与同

孔子将行,雨而无盖翻译 孔子将行,雨而无盖的翻译

"孔子将行,雨而无盖"翻译:孔子正准备出去,发现下雨了连把雨伞也没有."孔子将行,雨而无盖"出自<孔子家语·致思>,原文为:"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吝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据<孔子家语·致思>,"孔子将行,雨而无盖."作为当时有名的大学者,连把雨伞也没有,门人建议孔子去向其弟子卜商(子夏)借把伞,但孔子担心弟子不借,拒绝了,因为

小人无朋文言文翻译 翻译小人无朋

<小人无朋>翻译: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说法,从古代就有了,只是希望国君能够分清楚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一般说来,君子和君子是因为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则是因为利益相同而结为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然而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小人所爱好的是薪俸,所贪图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相互牵引,勾结而成为朋党,这是假的.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翻译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的意思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的翻译是:君子有终身的忧虑,没有一时的担心.智慧的人,只有对前途的忧虑,没有对一时一事得失的忧患.在孟子看来,世俗之人常常斤斤计较于功名利禄.穷通贫富,从而患得患失心生烦恼睡不着觉:而君子则忧道不忧贫,他担心达不到舜那样圆满的道德,担心成不了舜那样的圣人,这才是君子一生的忧虑. 原文原句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翻译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译文

翻译: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久而久之,能通过脚步声分辨是谁.辨:分辨.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出自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项脊轩志>,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项脊轩志>原文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翻译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的翻译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翻译: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该句出自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翻译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是什么意思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翻译:看样子赏月将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该句出自<于湖居士文集>,讲的是张孝祥在中秋时节途径洞庭湖时观月之景.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犹是什么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意思是什么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犹"的意思是:仍然.这句话的意思是:荷花已经凋谢殆尽,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凋谢枯萎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的全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