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前两句写了柳树的什么和什么 咏柳前两句描述怎样的柳树

  《咏柳》前两句写了柳树的形状和颜色,第一句着重写了柳树整体的颜色美,第二句着重写了柳条倒垂披拂的轻柔艳丽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碧绿色的叶子,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赏析

  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柳树比喻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将下坠的柳条比作裙带,描绘出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全诗先写了作者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借柳树歌咏春风,全诗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时间: 2024-08-23 21:24:56

咏柳前两句写了柳树的什么和什么 咏柳前两句描述怎样的柳树的相关文章

寒食前两句写了什么之景 寒食前两句主要写什么

<寒食>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自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整首诗选用了典型的题材,表现了诗人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讽刺.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将春天的勃然生机表现了出来. 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夜晚,诗中用&qu

竹石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 竹石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什么

<竹石>前两句写竹子扎根在岩石中,表现了竹子的坚定品格,后两句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突出了竹子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从而表达自己不畏强权的精神.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

绝句后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绝句后两句写什么景色

<绝句>后两句描写了作者坐在窗前,望着西岭上的积雪,看着从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的景象,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黄鹂在柳枝上鸣叫,白鹭从水中飞上蓝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欢快的场景.再以黄.白.翠.青等鲜艳的颜色,营

登鹳雀楼后两句的意思 登鹳雀楼后两句写什么

<登鹳雀楼>后两句写所想,意思是若想将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登鹳雀楼>是唐代作者王之涣所写的一首绝句,整首诗体现出了作者不凡的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眼睛所看见的,后两句写的则是作者心中所想.诗的第一句写的是登上楼之后望见的景色,写了天空的景色.远方的景色和朝西边望去的景色,使人流连忘返.诗的第二句写的诗近景,作者由近望到远,再由西望到东,将整个画面显

用排比句写一种植物 用排比句写一种植物怎么写

1.茉莉花真白啊,白的犹如天上朵朵白云:白的犹如水中片片浪花:白的犹如地上皑皑白雪.2.梅花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孤傲,气节高坚:梅花有着"幽谷那堪更北枝"的自豪,目光远大:梅花有着"香杳难随驿使来"的气质,品质高雅.3.桃花像一只闹钟,它唤醒沉睡的小草,给大自然增添一份色彩.桃花像一幅画,它收集大自然的色彩,让花儿们在画中争芳斗艳.桃花像一个魔术师,它变来了飞翔的小鸟,给天空当做礼物. 用排比句写景物或景色 1.漫山遍野的树,像绵延不绝的绿色画卷

两狼之并驱如故的之是什么意思 两狼之并驱如故的之的意思

"两狼之并驱如故"这句文言文中的"之"字没有具体的意思."之"字在这句话中是助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具体的意思,可以不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两狼之并驱如故的出处 "两狼之并驱如故"出自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其二)>,原文如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怎么改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为:全都浸在桂花香里.肯定句指的是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否定句指的是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是双重否定句,通过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的介绍 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效果,加强了肯定的效果.双重否定句一般分成由两个不连续作用构成和由否定副词加不字构成.如"不--不" "不是不" "不能不" &qu

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改为主动句 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怎么改为主动句

"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改为主动句是"冰雪又把花园覆盖了",在主动句中做出动作的人是主语,动作的承受者是宾语.被动句改主动句的方法是:将被动句的主语改为主动句的的宾语,互相转换的要点就是主语和宾语的转换. 被动句改主动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将原句被动句的主语改为主动句的宾语. 2.把被动形式即过去分词变为动词,并注意其人称和数随主语的变化 3.被动句的主语放在后面,主动句的宾语放到前面 4.其它的成分(定语.状语)不变. 例如:被动句"小红脚刚好被胸脯上

绝句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绝句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物

<绝句>前两句描写了"黄鹂在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青天"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春景.这两句诗句动静结合,视觉上从下而上,由近而远,展现出一种开阔的空间环境,给人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画面和春光的明媚. <绝句>的赏析 <绝句>在第一句就描绘出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表现出早春生机之盛;全诗第二句从黄鹂写到白鹭,显示出视觉空间的开阔,由下而上,由近而远,让诗人所见所感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全诗后面两句这从窗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