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比喻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的意思:将柴火从锅底抽去,使水停止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釜底抽薪》的故事

  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实际上却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对峙时间过久,双方粮草供给是这场战役成败的关键。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因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里,于是没有安派重兵。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全部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时间: 2024-08-28 08:14:45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比喻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釜底抽薪比喻什么人 釜底抽薪用来比喻什么

釜底抽薪比喻暗中进行破坏的人."釜底抽薪"具体解释如下:意思: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译文:如果用扬起开水的办法去制止水的沸腾,倒不如从灶里抽去柴火.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扩展资料 反义词:抱薪救火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译文]: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

釜底抽薪的主人公是谁 釜底抽薪讲的是谁

釜底抽薪的主人公是东魏大将军侯景,这个词出自于<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釜底抽薪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够让水停止沸腾.现在用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的故事 东汉末年,河北的袁绍趁着兵事混乱突起.在公元199年的时候,袁绍带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踞守官渡,只有三万多的兵力.两军交战的时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便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废弃白马,实则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的架势.袁绍怕曹操从后方攻击,敏捷率主力西进,拦阻曹军渡河

釜底抽薪的意思 釜底抽薪的意思是什么

釜底抽薪,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把柴火从锅底里抽掉,才能让水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比喻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义词有:斩草除根.火上浇油等. 釜底抽薪近义词有:斩草除根. 斩草除根同样也是一个成语,它的拼音为zhǎn cǎo chú gēn,意思指的是除草的时候要连根除掉,这样让草不能重新再生长.斩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以免留下后患.成语出自于: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的<左传·隐公六年>里面:"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这里面所包

釜底抽薪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形容什么

釜底抽薪的字面意思是:将柴火从锅的底部抽掉,才可以让水停止沸腾.釜底抽薪常用于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可以指从暗中进行破坏.釜底抽薪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原文如下: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釜底抽薪的意思 釜底抽薪一般用于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成语其实是<三十六计>的第十九计.这个成语.釜底抽薪用于军事上,一般指军队在面对正面不可直接交战的强敌的时候,让我们应该先稳住对方,避其锋芒,寻找对方的弱点,等待时机,然后准确判断,攻击其弱点,使之不能再战.后来比喻从根本上或源头去解决

釜底抽薪用了什么灭火原理 釜底抽薪用了什么灭火原理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釜底抽薪"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成语"釜底抽薪"的意思是,从锅底下抽去熊熊燃烧的柴火,才能使水停止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

成语釜底抽薪用了什么灭火原理 釜底抽薪的故事

成语釜底抽薪用了清除可然物的灭火原理.灭火的原理主要有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三种.成语"釜底抽薪"的意思是,从锅底下抽去熊熊然烧的柴火,才能使水停止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典故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釜底抽薪的故事 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于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萧衍,请萧衍前来增援,结果又被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队打败.侯景最后只得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投降梁朝.东

身在曹营心在汉下一句 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什么

没有下一句,"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成语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身在曹营心在汉出处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会记载,关羽和刘备走散后,被曹操留在营中,"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恩礼非常;但关羽却系念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三国演义> <

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比喻哪个情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表达的道理

比喻"知行合一,将知识化为力量"这一情境,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名句,它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由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

明镜高悬的主人公是谁 明镜高悬比喻什么

明镜高悬的主人公是秦始皇.传说在秦朝咸阳宫中有一面宽四尺,高五尺,正反面都可以照人的镜子,这面镜子很神奇,人在镜前镜中影子是倒立的,用手按住胸口照镜可以显示五脏六腑,可以看出人体内的病灶,还能看出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秦始皇经常用该镜对付身边的人. 明镜高悬比喻什么 明镜高悬在现在比喻的是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也比喻目光敏锐,识见高明,能洞察一切.在古代的时候,明镜高悬的牌匾,以示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这个词放在包青天包拯身上是最适合不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