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 月是故乡的明前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这句诗描述了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赏析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是在白露节的夜晚,秋深露重,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时间: 2024-12-16 04:06:09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 月是故乡的明前一句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乞巧前两句诗的意思 乞巧前两句是什么意思

到了七夕节的时候,人们都会纷纷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似乎可以看到牛郎和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一样.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作,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古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佳节的时候,人们会纷纷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似乎可以看到牛郎和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一般. 家家妇女都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赏析 <乞巧>的前两句叙述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古诗,将这一故事写进诗中,唤起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静夜思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静夜思前两句诗的意思

<静夜思>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照在地上的月光比喻成一层霜.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称之为"诗仙".李白的诗雄

故能成其大的前一句 故能成其大前一句是什么

故能成其大的前一句: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此句的意思是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出自李斯的<谏逐客书>,这是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此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赏析 <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的一篇古代公文,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

苍天饶过谁前一句 苍天饶过谁的前一句是什么

苍天饶过谁前一句是不信抬头看,人之初,性本善,人在做,天在看.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原句"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最早出自1971年的<落鹰答峡>里,1979年施思版<人在江湖>也有出现,人在江湖的导演董令狐的妻子刘立立参与编剧<七侠五义>引用该句子.后来因为扬子饰演的白玉堂讲这句话时用力过度,所以被网友广泛引用,成为网络流行语.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的意思:就是善报,恶有报

日新者日进也的前一句 日新者日进也的前一句是什么

"日新者日进也"的前一句是君子之学必日新."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出自程颢.程颐的<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完整句子为:"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译文:君子学习,每天要不断地追求新事物新知识,追求新事物新知识者就会每日都有进步.不追求新知识的人每天必定退步,没有不进步又不退步的人. <二程集>,又称<河南二程全书>.六十五卷.北宋程颢.程颐著作.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前一句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前一句是什么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前一句是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出自<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记了,快乐得都忘了一切忧虑,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了

题西林壁前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题西林壁前二句诗意

<题西林壁>前两句的诗意:从正面看庐山,它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不同的样子.这两句话是即景说理,说明了一个哲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视角的限制,从不同的出发点看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题西林壁>的原诗 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

忴君何事到天涯的上一句 忴君何事到天涯前一句是什么

怜君何时到天涯正确的诗句是忴君何事到天涯,上一句是:寂寂江山摇落处.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怀古诗<长沙过贾谊宅>,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原文及翻译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翻译: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为

唯有读书高的前两句是什么 唯有读书高前两句是什么

"唯有读书高"前面两句分别是"万般皆下品"和"文章教尔曹".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完整的一句话,前面一句完整的诗句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这两句话出自<神童诗>,意思是:皇帝看重英雄豪杰,向学童们教授文章;所有的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出仕才是正途. <神童诗>的作者 汪洙是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汪洙在元符三年成为进士,后来官至观文殿大学士. 汪洙自小聪明,九岁能诗,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