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全文翻译 请翻译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全文

  《王者何贵》全文翻译: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要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

  作品原文: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王者何贵》文章选自《说苑》,这篇文章通过齐桓公和管仲的对话,主要说明一个国家的安危最终决定于人民。统治者只有以民为天,国家才能安定,才能发展,才能强大。反之,就有危险,甚至亡国。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时间: 2024-11-08 22:20:55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全文翻译 请翻译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全文的相关文章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余岁文言文翻译 请翻译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余岁文言文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文言文翻译:陈思王曹植,字子建.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数十万字辞赋.他还擅长写作.曹操曾看过他的文章,问他:"你是央求人代笔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但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干什么要求人代笔呢?" 作品原文: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

菱溪石记文言文翻译 请翻译菱溪石记文言文

<菱溪石记>文言文翻译: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存留在这里.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 菱溪这条小溪,当地方志的图画和正文都没有记载.唐朝会昌年间,滁州刺史李渍写过一篇<荇溪记>,说此水是从永阳岭流出来的,向西经过皇道山之下.到实地探求考察,如今并没有叫做荇溪的溪流.再向滁州人打

鱼所欲也《孟子》翻译 请翻译鱼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作品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

贞观政要论公平文言文翻译 请翻译贞观政要论公平

<贞观政要·论公平>翻译:唐太宗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秦王府的老部下没有做上官的,他们都埋怨陛下,说前太子宫和齐王府的部下都比他们早先安排了官职."太宗说:"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宽容公正而无私心.丹朱.商均是尧.舜的儿子,而尧.舜却废黜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 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从前诸葛孔明,只是蜀国的丞相,他还说'我的心就像秤那样公平,不能因人而轻重有别'.何况我如今治理一个泱泱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翻译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意思

翻译: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非:不是.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出自刘开所作的<问说>一文,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君子之学必好问",叙述了"问"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结合,"学"与"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问说>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翻译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什么意思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的意思是:为一句话而争斗,以至互相残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句子出自墨子的<万事莫贵于义>.原文欣赏: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

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家是谁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谁

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家是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这句话反映出孟子的民本思想,意思是:百姓最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 民为贵君为轻的出处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译文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这一段翻译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翻译整段

<论语·公冶长>第8章翻译: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

林逋论学问文言文翻译 林逋论学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林逋论学问>文言文翻译: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既然作为一个人就不能不学习,既然学习了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林逋论学问>原文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