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说翻译 习惯说的翻译

  习惯说翻译: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低下头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越来越大。每次经过,刘蓉都要被绊一下。起初,刘蓉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坐下,回头看看那处洼坑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什么能治理好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觉得这块地方似乎突然高起来了,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以后踏这块地,仍旧还有这样的感觉。又过了好些日子,才慢慢习惯。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于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所以说君子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开始时需谨慎。

  《习惯说》原文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习惯说》注释

  1、习:积习、习惯。

  2、蓉:作者自称。少:年少,年龄小。

  3、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县。

  4、俯:低头。

  5、弗得:没有心得。

  6、旋:徘徊。

  7、径尺:直径一尺。

  8、浸(qīn 侵)淫日广:日渐向外扩展。

  9、履:踩,走。

  10、苦:总是。踬(zhì):绊倒。

  11、语之:对他谈了这事。语,告诉。

  12、顾:看。

  13、何……为:哪里还谈得上……。

  14、童子:未成年的仆人。 平:填平。

  15、蹶(jué)然:受惊而疾起的样子。

  16、坦然:地面平坦的样子。

  17、既:已。

  18、中(zhòng)人:适合于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中,深入影响。

  19、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适,适应。

  20、洼者若平:走凹地像平地一样。

  21、故:缘故。

  22、窒焉:受阻碍的样子。窒,阻碍。宁:安宁。

  23、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习惯说》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习惯成自然,这是人人常说也人人熟知的道理。养成好习惯,一生终身受益;养成坏习惯,一辈子受害无穷。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为了告诫世人治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通过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写的一篇文章。

  《习惯说》赏析

  这篇短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出了大道理。由此及彼,因小见大,发人深思。作者先写少年时代在养晦堂西侧的一间小房子里读书的情景。“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这一描述,就生动地勾勒了一个善于思考的读书人的形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善于思考,就很难说学有所获,更谈不上什么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以“思”为经,贯穿始末。因“思”而“绕室以旋”,从“旋”而极其自然地引渡到主题的阐发。总之,这都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时间: 2024-11-29 17:42:44

习惯说翻译 习惯说的翻译的相关文章

习惯说文言文翻译 习惯说的文言文翻译

习惯说文言文翻译: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低下头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越来越大.每次经过,刘蓉都要被绊一下.起初,刘蓉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坐下,回头看看那处洼坑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什么能治理好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觉得这块地方似乎突然高起来了,低头

世说新语德行翻译 世说新语德行的翻译

<世说新语·德行>的翻译:陈仲举的言行举止被看作读书人的准则.世人的模范.他走马上任,初次做官,就有使政治清明.国泰国民的志向.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里,就打听徐孺子的住所,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 郭林宗到了汝南郡

钟离意文言文翻译 钟离意文言文翻译节选

<钟离意>文言文的翻译:钟离意,字子阿,是会稽山阴人.钟离意在少年时就担任郡里的督邮.当时他管辖的县里,有亭长收受别人的礼酒,太守登记在案,考察此人.钟离意把公文封还记载 ,进去向太守进言:"<春秋>说先内后外,<诗经>说'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晓政令教化的根本,在于从身边的人推广到远处的人.现今应该先清理府内,暂时把考察远县细微的过失放松一些." 太守认为他很贤能,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会稽发生大瘟疫,死了的人用万来计算,

归园田居其一翻译 归园田居其一的翻译

归园田居其一翻译: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 归园田居其一 东

渔家傲秋思翻译 范仲淹渔家傲全诗翻译

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品原文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书事的翻译 书事的翻译是什么

<书事>的翻译如下:小雨初停,天色带着点阴色.即使是白昼也懒得开远门,坐着观察青苔的颜色,这种深翠的颜色仿佛要染上衣服一样. <书事>的赏析 <书事>是一首即事写景的古诗,诗人因为见到了深院景致,开始书写她当下的感受.诗中前两句"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诗人写客观事抒主观清,天色微阴正好应和了诗人疏懒的心情.一句话不过寥寥五个字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还抒发了诗人此刻的情致,表露出诗人本身疏懒闲适的性情.诗中后两句"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

金陵晚望的翻译 金陵晚望的翻译是什么

<金陵晚望>的翻译如下:金陵城曾在日暮时分,与浮云相伴,同归暮色之中,也曾在秋声中迎来落日;这世间有无数丹青圣手,却没有人能画出此时我悲伤的心境. <金陵晚望>的赏析 <金陵晚望>一诗前两句写金陵城的秋景,在日暮之下秋水惨淡的金陵城与其说是现实中的景象,不如说是从诗人的悲伤之眼所望见的景象.而后两句"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诗人就直接开始吐露心境,直面眼前的残秋之景,吐露诗人心里与此景相当的愁云惨雾.然而眼前之景可以诉诸画笔,而诗人之悲情即

藏族风俗习惯 藏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1.饮食习惯: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藏族人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鱼.虾.蛇.鳝等食品,尤其忌吃狗肉.2.礼仪习俗:藏族非常讲究礼仪,藏族人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 藏族风俗习惯 1.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2.藏族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其身上的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 3.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

北冥有鱼 翻译 逍遥游整篇翻译

<逍遥游>译文: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它变化成为鸟之后,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有几千里,振翅翱翔起来,它的翅膀像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在海动时就会迁移,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上的天池. 逍遥游整篇翻译 <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象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