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主人公 纸上谈兵主人公是谁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被困于长平。最后,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

  纸上谈兵的故事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命大将廉颇,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

  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

  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时间: 2024-11-03 22:12:19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 纸上谈兵主人公是谁的相关文章

纸上谈兵是谁 纸上谈兵是谁的故事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只会纸上谈兵,最终打了败仗的故事.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纸上谈兵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他的儿子名叫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论用兵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q

纸上谈兵的意思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什么

纸上谈兵,成语读音为:zhǐ shàng tán bīng.意思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内容为: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 凿壁偷光主人公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匡衡是西汉时期的经学家,东海郡承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费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广为称颂. 凿壁偷光的故事 西汉的时候,有个好学的年轻人,名叫匡衡.他嗜书如命.但匡衡家境贫寒,连晚上点蜡烛的钱也没有.怎么办呢?匡衡曾同富有的邻居商量,请求允许他晚上过去读书,可是被拒绝了.匡衡无奈之下想出一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 四面楚歌主人公是谁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自恃武力,刚愎自用,弑杀楚义帝,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 四面楚歌的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纸上谈兵的故事道理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白起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王命大将廉颇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粮草运输困难,便派赵括凭险固守,以让秦兵不战自退.两军在长平相峙许久,白起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赵括到了前线,改变了作战方案,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中了秦军的埋伏,四十余万赵军全部被歼灭,他自己也中箭身亡. 成语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

纸上谈兵的道理 纸上谈兵说明什么道理

纸上谈兵说明的道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死书或者死书读是不行的. 2.成功来之丰富的实践生活,而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3.做事情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书本上的东西是行不通的. 4.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没有真才实学的,成功者源之生活. 纸上谈兵意思 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纸上谈兵故事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他从小就学习兵法,谈及军事.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挑不出他的毛病,但也不曾夸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什么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纸上谈兵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是空谈理论,不实际操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纸上谈兵典故 在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便是父亲赵奢也说不过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打仗的时候恐怕会失败. 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击败了秦军.但是双方长久对峙,也没有突破,秦国便派人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纸上谈兵讲述的是赵括的故事.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赵括是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年少轻狂,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有一次,秦国将领白起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网命大将廉颇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粮草运输困难,便派赵括凭险固守,以让秦兵不战自退.两军在长平相峙许久,白起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谁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官营村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毛遂自荐公元前260年,赵王中了秦的反间之计,以只能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守卫重地长平,使得赵四十万大军被困长平,最后全部为秦白起坑杀,精锐丧失殆尽.次年,秦乘胜围攻赵都城邯郸.邯郸震动,赵王急召平原君商议退敌救国之策.平原君道:"为今之计,只有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