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中心思想及赏析

中心思想: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赏析: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赏析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晶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入大渡河,入岷江。

  ⑷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与作者同住峨眉山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峨眉山月歌》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时间: 2024-08-29 03:27:17

峨眉山月歌中心思想及赏析的相关文章

峨眉山月歌中心思想和翻译

中心思想: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晶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

峨眉山月歌翻译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主旨和赏析

<峨眉山月歌>的译文:半轮秋月挂在峨眉山前,月亮的影子倒映在青衣江澄澈的水面上.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全诗描绘了航程中清朗优美的秋夜月景,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乡土的惜别之情.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前两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诗人行船江上所见之景,江月映在江水中,而诗人正在乘轻舟顺流而下,因此在诗人的眼中,峨眉山月

题西林壁的中心思想及赏析

中心思想: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赏析: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

春望杜甫翻译和赏析中心思想 春望杜甫翻译及赏析中心思想

翻译: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赏析中心思想:通过描写唐代时期安史之乱的时候长安经过战争导致的极度破乱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心中对战争的痛恨,对国家兴亡的担忧,表达了心中对和平与幸福的渴望. <春望>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

峨眉山月歌的主旨和赏析

主旨: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赏析: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

峨眉山月歌写作背景和赏析

创作背景: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赏析: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峨眉山月歌>原

峨眉山月歌写作背景及赏析

写作背景: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赏析: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峨眉山月歌>原

峨眉山月歌主旨及原文赏析

主旨: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赏析: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

赵州桥课文中心思想及原文赏析

中心思想:<赵州桥>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及外观的生动描写,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赏析:<赵州桥>一文短短数百字,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设计独特和美观等特点.写桥的雄伟,运用了数字比较的方法;写桥的独特设计,主要是抓住桥洞的特点来描述的,并点明其作用:没有桥墩,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4个小桥洞,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写桥的美观,课文主要描写了桥面两侧栏杆上精美的图案.除去对石栏上图案的描写,全文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华丽的辞藻,却给我们呈现了一座最具智慧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