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赖在清平乐村居里面是什么意思 亡赖在清平乐村居里的意思

  亡赖在清平乐村居里面的意思:指小孩顽皮、淘气。亡同“无”。《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全诗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清平乐·村居》原文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翻译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注释

  1、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名。《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茅檐:茅屋的屋檐。

  3、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今吴语)。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4、翁媪(ǎo):老翁、老妇。

  5、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6、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7、卧:趴。

  《清平乐·村居》赏析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比“坐”“躺”“趴”等用得更妙。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清平乐·村居》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清平乐·村居》作者介绍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时间: 2024-08-29 17:19:20

亡赖在清平乐村居里面是什么意思 亡赖在清平乐村居里的意思的相关文章

清平乐村居后面对什么和什么的刻画 清平乐村居是对什么的刻画

<清平乐村居>通过对江南农村的特色和老年人生活安详.精神愉快的描写,以及对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各自不同神态的刻画,抒发了他对平静.安宁的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

清平乐村居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什么图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词的上片前两句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有着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作用.三.四两句通过对老年夫妻的描写,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清平乐村居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清平乐村居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清平乐·村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诗中作者把一家五口的不同面貌和情态刻画了出来,将他们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创作背景 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

村居和咏柳描写的都是什么季节 村居和咏柳都是描写什么景象

<村居>和<咏柳>都是描写的春天的季节,写出了春日特有的迷人的景色.<村居>表面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致,实际表达了作者想在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咏柳>通过对柳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咏柳&

村居既写了景物还写了什么 村居这首诗既写了景物还写了什么

<村居>既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色,还写了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突出了儿童的活泼爱玩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村居> 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写的是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全诗动静结合,物态人事互相映衬,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作者简介 高

村居的第二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村居的第二句描写的情景

<村居>的第二句描写的景象:堤岸上的杨柳树垂下细长的枝条,那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像是在抚摸堤岸;春日草木与水泽蒸发出来的雾气,遮掩着杨柳,好像杨柳沉醉在这雾气之中一般.这句诗勾勒出杨柳柔弱娇嫩的姿态. <村居>的赏析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活了杨柳的娇姿与柔态;后半部分写人,人事互相映衬,.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

村居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什么图 村居勾勒出什么图

<村居>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孩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翻译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翻译是什么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的翻译:生产物资财富有时间的限制,而消费它时却没有节制.在这句话中,"之"是代词,指物资财富;"亡"是通假字,通"无",表示"没有"."无";"度"的意思是:限制,节制.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的出处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出自两汉文学家贾谊的<论积贮疏>,原文节选如下: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quo

村居前两句描写了几种景物 村居描写了一副什么图

古诗<村居>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青草.黄莺.堤岸.杨柳.雾气.全诗描写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内容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全诗翻译为: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