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翻译

  一、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允许用蛇)抵他的税收。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

  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说:“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二、捕蛇者说注释

  1、永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永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两水汇于永州市区(零冷城区)。

  2、之:结构助词,可解释为“的”。

  3、野:郊外。

  4、产:出产。

  5、异:奇特的。

  6、黑质而白章: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质:质地,底子,东西的本体,在这里指蛇的身体。章,花纹。

  7、触:碰。

  8、尽:全。

  9、以:假设连词,如果。啮(niè):用牙咬。

  10、御:抵挡。

  11、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12、然:然而,但是。

  13、得而腊(xī)之:抓到并把它的肉晾干。得,抓住。而,表顺接。之,它,代永州的异蛇。腊: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

  14、以为饵:以,用来。为,作为。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即药引子。

  15、可以:可以用来。可,可以。以,用来。

  16、已:止,治愈。大风:麻风病。挛踠(luánwǎn):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lòu):脖子肿。疠(lì):毒疮、恶疮。

  17、去死肌:去除腐肉。去,去除。死肌,死肉,腐肉。

  18、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19、其始:其,助词,不译。始:刚开始。

  20、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命:命令。聚,征集。之:这种蛇,指永州异蛇。

  21、岁赋其二:岁,每年。赋,征收、敛取。其,这种蛇,指永州异蛇。二,两次

  22、募:招收。

  23、者:……的人。

  24、当其租入:(允许用蛇)抵他的税赋。当,抵充。

  25、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

  26、焉:兼词,于之,在捕蛇这件事上。也可理解为语气词兼代词。

  27、专其利: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用交税的)好处。

  28、则:却。

  29、死于是: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是,代词,这件事。

  30、今:现在。

  31、嗣:继承。

  32、为之:做捕蛇这件事。

  33、几(jī):几乎,差点儿。。

  34、几死者:几乎死掉的情况。

  35、数(shuò):屡次,多次。

  36、言之: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37、貌若甚戚者:表情好像非常悲伤的样子。戚,悲伤。

  38、余悲之:我同情他。

  39、且:并且。

  40、若毒之乎: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

  41、将:打算。

  42、于:向。

  43、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

  44、更(gēng)若役:更换你的差事。役:给官府做劳力。

  45、复:恢复。赋:赋税。

  46、则何如:那么怎么样。何如,即“如何”。

  47、大:非常。

  48、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

  49、涕:眼泪。

  50、生:使……活下去。之,代词,我。

  51、斯:此,这。

  52、若:比得上。

  53、甚:那么。

  54、向:从前,这里有假使的意思。

  55、为:做。

  56、病:困苦不堪。

  57、自:自从。

  58、居:居住。

  59、积于今:算到现在。积,一年一年累积起来。

  60、生:生活。

  61、日:一天天。

  62、蹙(cù):窘迫。

  63、殚(dān):尽,竭尽。

  64、竭:尽。

  65、庐:简陋的房屋。

  66、徙:迁移。

  67、顿踣(bó):(劳累地)跌倒在地上。

  68、犯:冒。

  69、疠:这里指疫气。

  70、藉(jiè):枕、垫。死者相藉,形容尸体互相压着。

  71、曩(nǎng):从前。

  72、其室:他们的家。

  73、非…则…:不是…就是…。尔:用于句尾,表示限制的语气。

  74、嚣:叫喊。

  75、隳(huī)突:骚扰。

  76、骇:使人害怕。

  77、虽:即使。

  78、恂恂(xúnxún):小心谨慎的样子;提心吊胆的样子。

  79、缶(fǒu):瓦罐。

  80、弛然:放心的样子。

  81、食(sì):喂养、饲养。之:指代蛇。

  82、时:到(规定献蛇的)时候。

  83、退:回来。

  84、甘:有味地。

  85、有:生产出来的东西。

  86、齿:年龄。

  87、盖:用于句首,带有估计的语气。

  88、犯:冒着。

  89、熙熙:快乐的样子。

  90、旦旦:天天。

  91、是:这,指冒死亡的危险。哉: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

  92、耶: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93、苛:苛刻。

  94、于:比。

  95、乎:相当“于”,对。

  96、故:所以。

  97、以:用来。

  98、俟(sì):等待。

  99、人风:即民风。唐代为了避李世民的讳,用“人”字代“民”字。

  三、捕蛇者说作者简介

  《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文章笔锋犀利,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

时间: 2024-08-08 04:21:31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翻译的相关文章

蜀道难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蜀道难一句原文一句的翻译

<蜀道难>原文一句翻译一句: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译文: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原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译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原文: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译文: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 原文: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译文: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 原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译文: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 原文: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译文: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

无端崖之辞原文和翻译 无端崖之辞翻译

<无端崖之辞>原文 1.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墁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2.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

狼课文翻译及原文 狼课文如何翻译

<狼>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

赵将括母文言文翻译 文翻译原文

<赵将括母>文言文翻译:被封为马服君的赵国将军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在即将出征时,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为大将." 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时.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而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就全部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而

水调歌翻译 水调歌翻译和原文

<水调歌>翻译: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警报传来,连营军士临危而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肇鼓擂响,即出战迎敌. <水调歌>原文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水调歌>为古代乐曲名,出自<乐府诗集>卷七十九,其作<近代曲辞&g

前赤壁赋翻译 前赤壁赋翻译及原文

<前赤壁赋>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

战国策翻译 战国策翻译及原文

<战国策>翻译:燕文公在位的时候,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国太子做媳妇.燕文公死后,易王即位.齐宣王借燕国举办丧事的机会进攻燕国,夺取了十座城邑.武安君苏秦为燕国游说齐王,拜了两下表示祝贺,接着就仰面吊丧.齐王按着戈命令他退下,说你一备儿祝贺,一会儿吊丧,怎么这样快呢?" 作品原文:燕文公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文公卒,易王立,齐宣王因燕丧攻之,取十城.武安君苏秦为燕说齐王,再拜而贺,仰而吊.齐王桉戈而却曰此一何庆吊相随之速也?" <战国策>就是记载战国至秦汉

聊斋志异翻译 聊斋志异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聊斋志异·叶生>翻译:河南淮阳有个姓叶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首屈一指:但是命运不济,始终未能考中举人.恰巧关东的丁乘鹤,来担任淮阳县令.他见到叶生的文章,认为不同寻常,便召叶生来谈话,结果非常高兴.到了开科考试的时候,丁公在学使面前称赞叶生,使他得了科试第一名.丁公对叶生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乡试考完,丁公要叶生的文稿来阅读,拍案叫好. 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感到辜负了丁公的期望,很惭愧,身形消瘦,呆如木偶.丁公很

愚公移山翻译 愚公移山翻译原文注释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翻译: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原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