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课文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

  一、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三、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四、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五、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六、孔子说:“见到有才能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七、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八、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

  九、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十、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原文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五、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八、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九、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十则》注释

  

  子:先生,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曰:说,说道。

  学:学习。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常常;习,复习,温习。

  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说:通“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朋: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乐:快乐。

  而:转折连词,相当于“却”。

  愠 :生气,发怒的样子。

  不:表示判断。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二

  吾: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检查。在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

  温:温习。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知,领悟。

  可以为:可以、能成为。

  以为:以(之)为,凭借(这一点)作为。之,代指温故而知新,译为“这一点”。

  师:教师,老师。

  矣:句末语助词“了”。

  

  学:学习。

  而:却,表示转折。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危害。

  

  女:人称代词,你,后作“汝”。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智慧,这里指聪明。

  之:代词,对待知与不知的关系。

  诲(huì):教导。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是: 这。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他们中间。

  内:内心,自己。

  

  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

  行:走路

  必:副词,一定。

  师:老师,先生。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在其中。

  择:选择。

  其:代词,代指他们。

  善者:好的方面。善:好。者:...的方面

  而:顺接连词。

  从:跟从,学习。

  改:改正。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为:看作。

  任:责任。

  已:停止。

  远:遥远。

  而:表并列(任重而道远)

  

  之:这里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是”。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十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表推测,相当于“大概,恐怕”。

  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论语十则》赏析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论语》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论语》作者介绍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时间: 2024-10-30 21:16:06

论语十则课文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的相关文章

论语翻译十二章 翻译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作品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翻译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意思

翻译: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如:或.安: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该句出自<论语·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q

高中新课标论语十二章翻译 论语十二章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

论语12章的翻译 论语12章的译文翻译

<论语>第十二章的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论语十则翻译 论语十则翻译是什么

论语十则的翻译是: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

论语先进翻译 论语先进翻译及原文

<论语先进>的部分选节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

五十岁叫什么 五十岁称为什么

五十岁的称谓包括: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等叫法.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弱冠是男子

西门豹治邺课文翻译

<西门豹治邺>翻译 魏斯(魏文侯)当诸侯王的时候,西门豹出任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 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

赵氏孤儿课文翻译 语文课本史记赵氏孤儿的全文翻译

<赵氏孤儿>课文翻译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当初,赵盾尚在人间的时候,曾梦见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伤:随之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赵盾特意为此事进行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可后边又好了.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是一个凶梦,但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会变得更加衰落."屠岸贾这个人,最开始受灵公的宠信,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赵盾,同时遍告所有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