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于哪里 狡兔三窟的典故

  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比喻避祸藏身的地方多或藏身的计划周密。

  狡兔三窟的典故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时间: 2024-11-18 18:33:50

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于哪里 狡兔三窟的典故的相关文章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谁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这个成语指重新担任要职,常用于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东山再起"的近义词有:卷土重来.死灰复燃.东山再起的反义词是:一蹶不振.挂冠而去. 东山再起的用例 1. 坏人很少会放弃他们的歹心,总是会看准时机,准备东山再起. 2. 以他不服输的个性,一定正在准备东山再起. 3. 这位政治家自从5年前失败后,现在又东山再起了. 4. 今天这样安排,就是为了等待时机,以便东山再起. 5. 犯点小错误,受点小处分,只要接受教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哪里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故事内容为: 东汉初期,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边境动乱,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过了三年,马援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谋士孟翼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皱着眉头对他说:"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男儿应该战死在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 孟翼听了,被马援的豪情所感动,真诚的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马援六十二岁时,又领兵远征,最终病死于军中

金屋藏娇的典故出自哪位皇帝 金屋藏娇的典故出自哪个皇帝

金屋藏娇的典故出自汉武帝刘彻."金屋藏娇"典故正史无载,来源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西汉馆陶长公主刘嫖有一女陈阿娇,想与景帝宠妃栗姬之子刘荣联姻,栗姬不允. 长公主随即看上了胶东王刘彻,刘彻的生母王娡同意了这桩婚事.当时馆陶长公主抱着小刘彘,即刘彻,问:"彘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小刘彘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侍女百余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小刘彘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小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什么中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什么典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东吴和蜀国联军准备用火攻来攻打曹军,并且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这句话常用于比喻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从东汉末年写

马陵之战的成语典故 出自马陵之战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出自马陵之战的成语典故是增兵减灶.增兵减灶是出自马陵之战的成语,是一种迷惑敌军的战术.周显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命庞涓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遂派孙膑前往攻打魏国.齐国在占领了魏国好几个地方后退兵,庞涓以为齐国胆小怕事,但没想到孙膑利用马陵地形埋伏,歼灭了魏军.孙膑也因这场战役扬名. 马陵之战简介: 周显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命庞涓去攻打韩国,韩国的兵力薄弱,于是不断向齐国进行求救.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让孙膑做军师去营救韩国.这一次,孙膑用的还是之前救赵国时用的计策,不直接去营救韩国,而是去攻

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 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出自

"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齐桓公会盟北方七国准备联合进攻楚国时,楚成王一边准备军队,一边派大夫屈完迎上前去质问齐国."风马牛不相及"就出自这一次交战前的唇枪舌剑.这次会谈后,中原八国诸侯和楚国一起在召陵订立了盟约,各自回国去了. 成语解释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齐国与楚国相隔千里. 道理:但齐国寻找借口,联合盟国,准备讨伐楚国,是别有用心的.当人们要采取行动的时候,总

塞翁失马出自哪部著作 塞翁失马典故出自哪

<塞翁失马>出自<淮南鸿烈集解>,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但是可能会因此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塞翁失马>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出自哪里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出处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出处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让墙故事.张英在当时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不说权势滔天,至少是位高权重,其邻居吴氏,历史未载明其身份,一般多认为是经商或读书的平民. 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 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吴氏想占用两家之间的公共隙地建房,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便寄书京城,告诉张英之此事. 张英阅罢,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

东山再起的典故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于

东晋时期,谢安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到了40岁时,谢安终于再度入朝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公元383年,前秦国君苻坚亲率八十多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准备南下灭晋.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文武官员都惊慌了.百姓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谢安拿主意.谢安命谢石.谢玄统领八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他们依计将苻坚军队引至肥水,乘前秦军队渡肥水时,发起猛烈进攻.前秦军溃败,士兵落荒而逃.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出成语东山再起,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