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的目的是什么 季氏将伐颛臾的目的

  季氏将伐颛臾的目的是吞并颛臾、扩大势力,从而夺取鲁国政权。当时正处于诸侯公室衰微的时期,各国掌控政权的卿大夫开始争权夺势,这里的季氏指的就是鲁国大夫季康子。

  《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

  《季氏将伐颛臾》开篇直奔主题,揭穿了季氏讨伐颛臾的真相。孔子论述正确的治国之道,彰显了他所主张的礼义制度,借此来反衬季氏的无道。

  《季氏将伐颛臾》的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时间: 2024-09-02 08:34:07

季氏将伐颛臾的目的是什么 季氏将伐颛臾的目的的相关文章

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意义:是让人明白作为一个人需要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而教育又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加在一起对孩子的引导作用相当重要.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一切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教育目的这个中心进行的.确定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选择教育方法,都要从教育目的出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要求.反之,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工作是否成功,必然要以

建党节的意义和目的 建党节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意义:铭记党史,传承党恩,凝聚力量,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大事,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目的: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感受党奋斗历史的不易,加深对党的感情与认识,更加领会党的宗旨与方针政策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建党节的由来 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而设立的节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建党节是共产党最重要的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重要纪念

季氏将伐颛臾的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的意思

季氏将伐颛臾的翻译: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该句出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季氏将伐颛臾>,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意思 《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意思是不担心没有的分,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公平公正,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患":忧虑,担心:"寡":少:"均".此句出自<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第十六篇,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孔子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 <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的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的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翻译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翻译: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出自<论语>中<季氏将伐颛臾>的一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翻译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意思

翻译:仍然有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治礼乐教化使他们归附.服:归服.则:就.该句出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季氏将伐颛臾>,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

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 则将焉用彼相矣意思

翻译: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该句出自<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