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比喻人什么意思 变色龙是什么意思

  变色龙比喻善变、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原指一种可以改变身体颜色的爬行动物,其能根据环境和形式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肤色,因而得名“变色龙”。变色龙被人们用来讽刺没有立场、善于伪装、趋炎附势的人。

  变色龙的介绍

  变色龙又叫做避役,产于东半球,马达加斯加东北部哈拉岛的热带雨林里的变色龙从鼻尖到尾部总长29毫米,成年后的躯干长度仅有指甲盖大小,可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小的变色龙。变色龙的体长多15~25公分(7~10寸),最长者达60公分。身体长筒状,两侧扁平,头呈三角形,尾常卷曲。眼凸出,两眼可独立地转动。

  变色龙是爬行动物,是非常奇特的动物,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避役的体长约15-25厘米,身体侧扁,背部有脊椎,头上的枕部有钝三角形突起。四肢很长,指和趾合并分为相对的两组,前肢前三指形成内组,四、五指形成外组;后肢一、二趾形成内组,奇特三趾形成外组,这样的特征非常适于握住树枝。

  变色龙用长舌捕食是闪电式的,只需1/25秒便可以完成,而且它们的舌头的长度是自己身体的2倍。在树上一走一停的动作使天敌误以为是被风吹动的树叶。

时间: 2024-11-08 23:25:55

变色龙比喻人什么意思 变色龙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意思 动若脱兔比喻人是何意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训练有素的军队的行动,当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一样沉静,一旦军队开始行动时就像逃脱的兔子一样敏捷.这个成语中的"处子"指的是未出嫁的女子,"动如脱兔"用于比喻人的行动敏捷.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出处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出自孙武的<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如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这句话的意思是:战争开始的时候,军队像处女一样庄重.娴静,让敌人没

望夫石比喻人啥意思 望夫石是关于谁的故事

"望夫石"现比喻妻子盼望着丈夫早日归来."望夫石"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说的是妇人站于山石之上,向远方眺望,盼望其夫归来,日久年深,化作石头仍保持着遥望的姿势.它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妻子对从役在外的丈夫那种坚贞不渝的爱情:也反映了古时兵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望夫石"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因思念大禹,日久所化成的石头.望夫石在人们眼中成了忠贞的象征,许多诗人墨客曾在此挥毫遗墨,就连风流天子乾隆也在这望夫石上留下了亲笔御题. 传说,禹继承父志,决心根治

借树木的成长比喻人的诗句 借树木的成长比喻人的诗句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形容"小树长高了"的句子有哪些 1.纤细的小树很快已经成长成大树了: 2.翠绿的小树茁壮地成长起来: 3.坚韧挺拔的白杨树在风吹曰晒中茁壮成长起来: 4.一棵棵松树,褐色的树干,足有碗口粗,笔直笔直的,满树

生如夏花比喻什么人 生如夏花什么意思

"生如夏花"比喻人如夏天的花一样灿烂."生如夏花"出自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第82首.夏花起源于泰戈尔诗中的名句"生如夏花般灿烂.死若秋叶般静美",泰戈尔用这样的比喻手法来阐述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看法.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夏日的鲜花,在盛开的瞬间便极力的展示自己的美丽,全部植物的生命在花开的一瞬间达到了顶峰,完美而又盛大的绽放自己的希望.&q

夏虫不可语冰什么意思说人 夏虫不可语冰的解释

"夏虫不可语冰"的意思是:不可以跟生长在夏天的虫子谈论冰.这句话常比喻人见识短浅."夏虫不可语冰"出自<庄子集释>卷六下<庄子·外篇·秋水>,原句是: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夏虫不可语冰的原文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

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来比喻什么 夸父逐日用来比喻什么

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来比喻人不自量力:另一层意思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概.夸父逐日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在北方一座叫做"成都载天"的大山上,有一个巨人名夸父.他的耳朵上挂著两条黄蛇,手里握着两条黄蛇,鲁莽而神勇,他是大神"后土"之子"信"所生的儿子. 有一天,夸父忽发奇想,要去追赶太

垂髫之年是多少岁 垂髫之年是多少岁的人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垂髫,拼音chuí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全词指未绑头发的的儿童.."垂髫之年"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造句: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天南地北同校,鹤发垂髫一堂.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又一垂髫人,折纸为范置腕下.5.八千路,廿四桥,总角对垂髫. 相关名称: 孩提: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

井底之蛙明白什么道理 井底之蛙给我们的启示

道理:不要把眼观总是局限于自己所处的环境,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井底之蛙现比喻人见识短浅. 井底之蛙明白什么道理 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作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枯井里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的反面角色. 启发 1.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没什么见识. 2.积极进取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不要安于现状,目光短浅,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3.井底之蛙是很可悲的,我们要引以为戒

爱惜羽毛是成语吗 爱惜羽毛出自的典故

爱惜羽毛是古代成语,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常和"严于律己"等词连用. 释义: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出 处:西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珍惜自己的名声,常和"严于律己"等词连用. 近义词:自惜羽毛.敝扫自珍.敝帚千金.敝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