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已是什么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什么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已”的意思是:停止。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是亦不可以已乎”出自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全文论述了义利之辨,并提出了义重于生的主张,认为当两者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全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时间: 2024-12-14 05:06:52

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已是什么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哪里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哪里这句话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离骚>,原文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我心里追求的东西,即使多次死亡也不会后悔.<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作品. <离骚>(节选) 屈原 [先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绘的是杭州西湖的景色."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诗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从全诗的第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即可知这首诗描绘的是西湖的景色,而"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诗描绘的是西湖在阴雨天的湖光山色,意思如下:雨天的西湖,山色朦胧缥缈,别有一番奇妙景致.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出处 "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

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是什么 水光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的水面波光闪动,山在雨幕的笼罩下,看起来迷茫缥缈的样子,若有若无,显得非常奇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的水面波光闪动,山在雨幕的笼罩下,看起来迷茫缥缈的样子,若有若无,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

字如其人,人亦如字是什么意思 字如其人人亦如字的意思 字如其人,人亦如字是啥意思

字如其人,人亦如字的意思是:字如其人,其实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这句话得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赋予了汉字极为丰富的内涵,古人历来就有:"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文如其人,文以载道"之说,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 我国书法历来注重字的气质.神韵,因为文字不仅与民族文化紧密相关,也反映出书写者的性格特征.志向.思想境界等.西汉扬雄说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翻译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翻译其的意思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意思: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一起从洞中出来了,而不能完全得到这次游玩的乐趣."余亦悔其随之"的"其"是人称代词,意思是:我.自己. 余亦悔其随之的出处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出自<游褒禅山记>,原文节选如下: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亦免冠徒跣徒的意思 亦免冠徒跣徒的意思是什么

"亦免冠徒跣徒"的意思是: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罢了.其中,徒的意思为"裸露";跣的意思为"赤脚".这句话出自<唐雎不辱使命>,是秦王形容的"庶民之怒". 亦免冠徒跣徒的出处 "亦免冠徒跣徒"出自<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如下: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

人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哪里

正确的表述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的,自然界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自然规律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才能形成.这句话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形容革命道路的艰辛. 扩展资料: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一个诗词名句,出自唐朝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毛泽润之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亦有引用此句.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什么意思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翻译

意思: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该句出自<礼记·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基本内容主要是对孔子代表的原始儒家思想作了一种体系性.结构性的概括和描述,以阐明儒家关于学习的内容.目标和为学的次序途径,旨在张扬儒家的君子修德之学和圣王的治政之道. <大学>原文节选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

入云深处亦沾衣全诗 山行留客翻译

全诗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入云深处亦沾衣"出自唐代张旭所作的<山行留客>,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山行留客>翻译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山行留客>注释 ⑴山行: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