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的人错在没有看到事物本身具有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最终事与愿违,徒劳无功。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其原本的意思是: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现在常比喻急于求成,最后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的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闵:同“悯”,担心,忧虑。
长:生长,成长。
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译文
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禾苗长不高,因此就拔高了禾苗,一天劳作结束后,他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里人说:“今天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时间: 2024-12-10 18: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