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全诗赏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赏析: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翻译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创作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注释

  1、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等。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

  2、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3、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4、已而:过了一会儿。

  5、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6、吟啸:放声吟咏。

  7、芒鞋:草鞋。

  8、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9、料峭:微寒的样子。

  10、斜照:偏西的阳光。

  11、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12、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介绍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时间: 2024-10-19 11:45:07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全诗赏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的相关文章

也无风雨也无晴全诗赏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赏析: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也无风雨也无晴全诗赏析 也无风雨也无晴全诗怎么理解

此词为苏轼醉酒抒怀之作.词人借途中遇雨潇洒独行的这件小事,表现其旷达乐观的心态,以及超凡脱俗的胸襟.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上阕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下阕由雨中情怀的抒发转入对雨后放晴的描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什么感情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作者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即自己虽处逆境屡遭挫折但依然我行我素的倔强性格以及不畏坎坷.不惧困难的超然.豁达.乐观的情感."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

也无风雨也无晴什么意思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该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苏轼赏析 定风波的人生启示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作品原文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

定风波苏轼翻译及赏析 定风波苏轼原文翻译及赏析

<定风波>翻译:宋神宗元丰五年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作品原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翻译:宋神宗元丰五年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意思 道是无晴还有晴是什么意思

"道是无晴还有晴"意思是: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诗句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竹枝词二首>,全诗内容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道是无情却有情全诗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

赏析:本诗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诗人用少女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道是无情却有情"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竹枝词二首>其一原文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首>其一翻译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

细雨斜风作晓寒全诗赏析

细雨斜风作晓寒全诗赏析:此词上片写早春游山时的沿途景观,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风味.全词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细雨斜风作晓寒"指的是苏轼所作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 浣溪沙 作者: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