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翻译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的翻译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翻译:两旁都是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的树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该句出自《百丈山记》,《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百丈山记》原文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

  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百丈山记》注释

  1、许:表示约数。

  2、绝壑:又深又险的山沟。

  3、控:临。垂崖:陡峭的山崖。

  4、度:渡过,过去。

  5、循:顺。

  6、得:遇见。

  7、梁:桥。

  8、亭午:正午。

  9、淙:流注,灌注。

  10、溅溅:水流声。

  11、山门:佛教寺院的大门。

  12、瞰:俯视。

  13、蹑:踏,踩。

  14、庵:尼姑的寺庙。

  15、才:仅仅。

  《百丈山记》译文

  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向右边俯视,是又深又险的山沟,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垒起来的石磴,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过去了这段险区。百丈山的胜景,从此开始了。

  顺着石磴往东走,遇到一条小涧。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两旁都是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的树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涧水全是清澈见底,从高处流下来,发出“溅溅”的声响。走过石桥,沿着两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门。

  有三间小房子,连十来个人也容纳不下来,但是前面可以俯视涧水。大门的后面临着石池,风从两旁的山峡间吹来,整天不断。大门里边,又有一座石桥横跨在石池上。过了石桥往北走,踩着石梯,上几级就到了尼姑庵。尼姑庵仅有几间旧房子,房子又矮又窄,没有什么值得观看的地方。只有西阁美好。

  溪水从西面山谷中顺着裂缝从西阁下面像箭射一般飞奔流出,向南与东面山谷中的水一块注入石池中。水从石池中再流出来,就形成了前面所说的那条小涧。西阁座落在它的上游,在激流和峻石相搏击的地方,最值得欣赏。后面是一座石壁,没有什么可看的。一个人晚上躺在西阁里面,枕头和卧席下面整夜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越听得时间长越感到悲哀,但也很有意思。

  从寺院的大门出来往东走十来步,遇到一座石台。石台下临陡峭的崖岸,幽深昏暗极其险峻。从草木丛生的地方向东南望去,见一瀑布从前面的岩穴中喷涌而出,又从几十尺的高空中投下来。溅起的水沫像散落的珍珠,又像喷射的雾气,被阳光一照,光彩耀眼,不能正眼去看。

  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处,它的前面对着芦山,有一座特别秀丽的山峰出现在眼前,而远近几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峦也都一个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太阳迫近西山了,余光横射过来,紫色和翠绿色重重叠叠,数也数不完。早晨起来往山下望去,白云铺满平野,就像一起一伏的大海波涛一样。

  而远远近近从云中露出来的山峰,都像来来往往飘飞浮动一样,有的涌出,有的沉没,转眼之间千变万化。石台往东的小路断绝了,当地的人凿出些仅能容下脚的石磴来通过,并在东面建了一座神祠,遇到水涝或旱灾就到那里去祈祷。害怕危险的人有的就不敢过去。而山上可观赏的景致,到这里也就没有了。

  我同刘充父、刘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到这里来游览。已经把山上的胜景都写诗记述过了,我又按照次序这样详细记述下来。山上最值得观赏的地方是石磴、小涧、寺院大门、石台、西阁和瀑布。因此分别作了短诗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呈送给了一同来游览的人。现在又写了这篇游记,用它来告诉那些想去游览而未能去的人。

  《百丈山记》赏析

  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方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开门见山,文尾映照题目,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显得十分集中、紧凑。

  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

  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百丈山记》创作背景

  这篇游记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所写的百丈山位于福建建阳东北。作者与同游者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皆赋诗以纪其胜”,复又“叙次其详如此”,这在末节中作了交代。诗文并作,记其游览之胜。而作者于诗外作文,不仅为着“呈同游诸君”,同时“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这篇末文字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百丈山记》作者介绍

  朱熹,南宋诗人、哲学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他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

  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等。代表作品诗《春日》《观书有感》,词集《晦庵词》。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时间: 2024-12-10 06:32:01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翻译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的翻译的相关文章

立春日禊亭偶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立春日禊亭偶成宋张拭

<立春日禊亭偶成>表达了诗人对冬去春来的喜悦之情,抒发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象的喜爱与赞美.<立春日禊亭偶成>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栻.张栻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著有<南轩集>. <立春日禊亭偶成> 朝代:宋代 作者: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立春日禊亭偶成>的译文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 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立春日禊亭偶成>的作者 &l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翻译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的翻译是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翻译是: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出处:明·归有光<沧浪亭记>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4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白话释义: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

醒心亭记翻译和原文是什么 醒心亭记作者

<醒心亭记>翻译 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乐"的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一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 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修辞手法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修辞是什么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用了夸张和并提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是正午和晚上就看不见日月.并提指的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句子紧凑,文辞简练.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出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出自南北朝作者郦道元的文言文<三峡>,原文如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意思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是什么意思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意思:凡是读书都应该先熟读,达到书中的话语都好像是出自自己的口中一样.这句话出自宋代朱熹的<训学斋规>,强调读书应该读到弄懂其真正含义为止. <训学斋规>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

所爱隔山海 山海皆可平出自哪里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出处

该句是出自北大学子的<山木诗词全集>,全文为:一步如重城.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所思隔云端,奈何凡肉身.愚公不复见,精卫长泣鸣.天神犹降怜,谁可恨终生.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爱翻山海,山海俱可平.可平心中念,念去无自唏. 翻译 所爱隔山海是指:彼此之间相隔比较遥远,会较为困难艰苦.为此受到的阻碍会大,需要克服的困难也多.两个人间的爱却是如同隔了山海. 山海皆可平是指:如果你们彼此真心相爱,用总会在一起. 总来的意思就是: 如果彼此真心相爱,就算再多苦恼和艰苦,你们都能克服,最后在一起.爱

所见皆为美好,所行不负年少的意思 所见皆为美好,所行不负年少

所见皆为美好,所行不负年少的意思是:"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美好而光明的景象,而自己的所有的作为皆不会辜负少年的自己".类似句子还有:1.不为人知的未来,我们平安无事就好:2.聚散无常,别来无恙:3.平安喜乐,得偿所愿. 4.年年皆顺意,岁岁常欢愉:5.幸与不幸都有尽头:6.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7.越过山丘,美不胜收:8.不妨不妨,来日方长:9.但愿日子清净,抬头遇见的都是柔情. 10.愿你,人海中有良友相伴,长夜未央:11.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12.别让

山河无故人,回望皆别离的意思 山河无故人,回望皆别离的意思是什么

"山河无故人,回首皆别离"的意思是:自己的家乡已经没有熟悉的老朋友了,回头望去,都是离别.在这里,"山河"的意思是:国土,又被引申为家乡."无"的意思是:没有."故人"的意思是:旧."山河无故人,回首皆别离"出自贾樟柯拍摄的电影<山河故人>. "山河无故人,回首皆别离"的延伸:当你我决定告别,便再也没有了独行千里为对方擦泪的情谊,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豪气.相知只

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的翻译 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白话文翻译

"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的意思是:他们最后都成了大学者,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这句话出自<勉学>,句子里的"他们"指的是历史上魏武帝.袁遗.曾子等名人.<勉学>主要阐述了"学无止境,无论人学习的是早还是迟,它都能够帮助人改正自己的言行"的道理. <勉学>原文及翻译 原文: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