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的诗意 夜书所见每一句的意思

  萧萧秋风吹动着梧桐树的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吹来,不禁开始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见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赏析

  这首诗的一二句写的是景色,一开始就用秋风和落叶来烘托游子孤单寂寞的凄凉感情。“送”和“动”两字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将读者带入了寒凉的秋江之景中。

  诗的三、四句则从庭内转移到了户外,并且这两句诗是倒装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用小儿天真活泼的举动来反衬悲情,更加显示游子流浪天涯的估计无奈和强烈的思亲之情。

  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字嗣宗,号靖逸。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游园不值》写了春天的景色,将红杏都写活了。《夜书所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孤寂之情。《田家三咏》写了田家的生活片段,贴近生活,平易含蓄。叶绍翁的代表作有《田家三咏》、《烟村》、《秋日游龙井》等。

时间: 2024-12-16 15:14:25

夜书所见的诗意 夜书所见每一句的意思的相关文章

夜书所见的诗意 夜书所见的诗意和赏析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原文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

观书有感其二的诗意 观书有感其二的翻译

诗意: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观书有感>其二原文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注释 艨艟(méng chōng):一作"蒙冲".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观

观书有感翻译及诗意 观书有感翻译和诗意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观书有感>原文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注释 ⑴

一本本什么书带形容词 一本本什么书

一本本厚厚的书.一本本有趣的书.一本本趣味十足的书.一本本趣味盎然的书.一本本好看的书.一本本好玩的书.一本班意味深长的书--形容词主要是用来描写或修饰一个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

平安夜为什么要送苹果 平安夜的由来

平安夜送苹果是因为平安的"平"与苹果的"苹"谐音的缘故,于是中国人赋予苹果"平安"的吉祥含义,而平安夜送苹果的习俗也只有中国才有.据说平安果象征平安.祥和的意思,把苹果当成平安果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不过也有回礼的说法,一般会回送一个橙子,代表心想事成的意思.苹果的平安寓意,形成了平安夜相互赠送平安果的习俗,送苹果代表送的人祝福接受平安果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平安夜的由来 平安夜是指12月24日是圣诞前夕,传说耶稣是在12月24日晚上出生的,耶

夜书所见的诗意解释 夜书所见的意思翻译

<夜书所见>的诗意解释: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烘托游子漂泊流浪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内容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该诗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文

夜书所见古诗翻译及诗意 夜书所见古诗翻译

<夜书所见>翻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此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夜书所见>原文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拼音版 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

古诗夜书所见全文解释 夜书所见古诗译文

秋风瑟瑟,吹动着梧桐树的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吹来,使人不禁开始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见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想必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赏析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次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