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主旨 杜甫春望的主旨

  《春望》通过描写长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家乡的情感;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安定幸福的愿望。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诗的首联便写了春望所见,表面上是在写今日之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颔联通过景物描写,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颈联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也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的美好愿望。尾联描写了诗人的“愁”,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可以真实地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塑造出诗人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

时间: 2024-12-09 04:19:45

春望主旨 杜甫春望的主旨的相关文章

杜甫春望赏析

赏析: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通过描写唐代时期安史之乱的时候长安经过战争导致的极度破乱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心中对战争的痛恨,对国家兴亡的担忧,表达了心中对和平与幸福的渴望. <春望>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翻译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

杜甫蜀相的主旨 蜀相杜甫主旨是什么

<蜀相>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敬以及诗人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感慨.全诗赞颂了诸葛亮的才智品德和报国衷情,不仅表现了诸葛亮自身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也表明诗人对诸葛亮景仰的缘由.诗人在对诸葛亮的追忆之中,表达了他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蜀相>的译文 哪里可以找到诸葛丞相的祠堂?成都城外的柏树长得十分茂密.碧绿的青草照映着台阶,自顾自地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

咏怀古迹其三主旨 咏怀古迹其三主旨句

<咏怀古迹·其三>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爱国之情.诗人借王昭君的事迹,不仅赞颂了昭君虽然身死却仍要回归故乡的爱国精神,也寄托诗人的身世家国之情.写作这首诗时,诗人正客居异乡,由此借昭君的形象寄托自身的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一诗是诗人杜甫借王昭君的故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句简明地概括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

石壕吏的主旨 石壕吏的诗歌主旨

<石壕吏>的主旨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春望的意思 春望原文翻译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内容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该诗是杜甫目睹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后,有感而作.全诗意思是: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离别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诫子书主旨 诫子书的主旨概括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作品原文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

金陵晚望的主旨 金陵晚望的主旨是什么

<金陵晚望>的主旨如下:诗人借画中金陵的景象,抒发自己对今日现实中的古都金陵的哀叹,表达了诗人对晚唐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的忧虑. <金陵晚望>的赏析 <金陵晚望>是一首题画之诗.诗人观望画中静止不变的六朝古都,感叹现实的变化无常,如今的唐王朝会有怎么样盛衰兴变呢?诗人对此忧虑又无力,一时伤画中之景,于是写作此诗. <金陵晚望>诗前面两句就写诗人望见的画中景象,世上丹青手无数,可以将古都金陵描绘得栩栩如生.画中的金陵城从诗人眼中望去,正处在一阵衰败的景象中,日暮

记承天寺夜游主旨句 记承天寺夜游主旨句是什么

<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表达了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感叹闲适自在的自然生活,同时也隐含诗人对官场生活与官场小人的鄙夷. <记承天寺夜游>的译文 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入睡,这时看见月光从门户照进来,我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突然想到没有人和我一起游乐,我就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着,我和他一起在庭院里散步.被月光照耀的地面像积满清水一般澄澈透明,还有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

马嵬的主旨 马嵬的主旨是什么

<马嵬>的主旨:诗人批评唐玄宗为对荒淫误国者,在晚唐国势颓危的境况下,诗人回顾马嵬事变,直指唐玄宗,批评荒淫误国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颓危现状的悲痛以及对荒淫误国者的痛恨. <马嵬>的作者 <马嵬>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号玉溪生.樊南生.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构思新奇的特点,还兼有秾丽的诗风.李商隐的诗歌主要以爱情诗为题材,后期也有不少政治讽刺诗.李商隐的部分诗歌意思隐晦,意象迷离,有点难以理解.李商隐诗歌的文学价值很高,和杜牧被并称为"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