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荀子·大略》。原句是“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意思是:如果不经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就不会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如果不经过艰难的考验,就不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的作者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的作者是荀况。荀况即荀子,世人尊称荀子为“荀卿”。荀子是赵国人,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还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

  荀子重新整理了儒家典籍,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并提出性恶论,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在政治上,荀况提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思想,强调人民在国家政治中的基础作用。

时间: 2024-11-18 16:42:36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里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的相关文章

80到90岁是什么之年 80到90岁是什么

80到90岁是:耄耋之年.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出自于曹操的<对酒>:"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关于年岁的别称还有: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

弱冠之年是多少岁怎么读 弱冠之年指的是多少岁

弱冠之年指的是二十岁的男子,拼音是ruòguàn zhīnián.意思是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出自<礼记·曲礼上>. 古时汉族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男子十三四岁称古代称 古代男子十三四岁称为什么

古代十三四岁男子称呼为:舞勺.舞勺之年就是指少年十三至十四岁.<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勺是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的就是未成童者学习勺舞.还有一个差不多的词语是"舞象",指的是十五岁至二十岁的少年. 其他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八九岁的少年称为总角,因为这一时期的少年会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形如羊角,故名总角.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波司登极寒和普通有什么区别 波司登极寒和普通的区别

1.抗寒程度不同:极寒款可以承受零下几十度的寒冷:普通款可以承受10度以上至零度以上的寒冷.2.价格不一样:极寒款比普通款的价格要贵一些,具体价格参照门店.3.材质不同:极寒系列基本都是鹅绒的,含绒量也高:普通款也是鹅绒的,但是含绒量要比极寒款少. 波司登极寒系列的羽绒服,是取自鹅腹部的高品质绒毛,含绒量高于国家标准.而且分格充绒技术,采用先缝线后充绒,保证了保暖的均匀而且还不跑毛穿在身上又潮又温暖. 波司登城市户外系列以多重抗寒保暖为主打,采用获ISPO全球创新大赛一等奖的高性能T8面料,搭配

一场秋雨一场寒是指立秋以后吗 一场秋雨一场寒是指什么时候

一场秋雨一场寒是指立秋以后.一场秋雨一场寒是一句民间谚语.指每当秋天来临的时候,一股股的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南下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当它和南方正在逐渐衰退的暖湿空气相遇后,便形成了雨.一次次冷空气南下,常常造成一次次的降雨,并使当地的温度一次次降低. 为什么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进入秋季后,一股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国南下的冷空气,遇到了南方的暖湿空气,就形成了降雨,当地温度再高也抵不过降雨次数多. 2.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慢慢向南移,这样一来,北半球的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的意思 弟于长宜先知出自哪里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意思是: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于长宜先知出自哪里? 出自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儿寒乎欲食乎的翻译 儿寒乎欲食乎的意思

翻译: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寒:冷.欲:想,想要. "儿寒乎?欲食乎?"出自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项脊轩志>,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项脊轩志>原文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

30岁被称为什么之年 三十岁怎么称呼

30岁被称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意思是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来成为三十岁的人的代称."三十而立"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0岁被称为什么之年 "三十而立",而立是古代人们对于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翻译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的翻译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翻译:同族哥哥中翰主持旌德县县政的时候.该句出自清代大文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的一件故事<老翁捕虎>.文中讲述一头罕见的猛虎就死在一位年迈的老翁手里,说明一条哲理:世上的事儿,都是"功到自然成",唐打猎的杀虎绝技也同样来之不易.这篇故事末尾还有一段话,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翁捕虎>原文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