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句诗说的是悼念谁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全诗翻译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悼念的是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出自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遣悲怀三首》其三,全诗表达了诗人因为妻子过世的悲伤和哀痛。

  《遣悲怀三首》其三原文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唐·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怀三首》其三翻译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遣悲怀三首》其三注释

  1、百年:指短促的人生。

  2、邓攸(yōu):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寻:不久。

  3、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悼亡:哀悼死者。悼,悲伤。费词:徒费言词。

  4、同穴:同穴而葬,指夫妻合葬。穴,墓穴。窅(yǎo)冥:深远难见的样子,形容死后无知。何所望:有什么指望。望,指死后重聚。

  5、他生:再世,来生。缘会:指结为夫妇。缘,缘分。会,会合。期:期待,等待。

  6、未展眉:皱起眉头。指韦丛生前操劳忧虑而心情忧郁。展,开。

  《遣悲怀三首》其三赏析

  第三首诗首句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

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

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

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作者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遣悲怀三首》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韦丛而作的,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

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官职卑微的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即元和四年(809),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病死,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遣悲怀三首》作者介绍

  元稹,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03年)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

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

时间: 2024-08-30 03:25:56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句诗说的是悼念谁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全诗翻译的相关文章

从此君王不早朝前一句 从此君王不早朝前一句诗是什么

"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前一句是:春宵苦短日高起.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全诗以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描摹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现出诗人对爱情受命运摆弄,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 <长恨歌>的全诗 唐代: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静夜思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静夜思前两句诗的意思

<静夜思>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照在地上的月光比喻成一层霜.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称之为"诗仙".李白的诗雄

村晚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村晚前两句诗的意思

村晚前两句诗的意思是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前两句主要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村晚> 宋代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的意思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这句诗讲的道理是什么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的意思是自己觉得书已经读得很多了,但一旦做起事来,便又会感到自己不足.喻指学无止境,为人处世应该要谦虚,不能骄傲自满.两句诗写出了古往今来众多的人的共同感受.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这句诗出自宋代王安石<寄吴冲卿>,选自"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知多,抚事知不足.与君语承华,念此非不夙.恨无数顷田,归耕使成熟." 概的释义就是事物变化多端,不可胜数,而内心只是稍稍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自认为已经读了很

老来方知读书迟的上一句诗是什么 老来方知读书迟前面的一句诗

"老来方知读书迟"的上一句诗是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的意思是年少时不刻苦.勤奋地学习,等到将来,必有后悔的时候.该句出自于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关于勤奋学习的诗句还有: 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颜真卿<劝学诗> 3.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这句诗的意思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这句诗的意思是:面对他乡的落叶缤纷,在这凄凉的寒夜里,只有这一盏孤灯照着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这句诗出自于唐朝马戴的<灞上秋居>. <灞上秋居>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译文:        灞原上的微风细雨刚刚落下,傍晚就看到成群结队的大雁在往南飞.        面对他乡的落

叶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叶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

叶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这些词,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原文:<枫桥夜泊>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经落山,乌鸦的啼叫声,秋霜满布,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的孤独,带着这份孤独我难以入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赠刘景文哪两句诗勉励朋友的 赠刘景文诗句哪一哪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赠语

<赠刘景文>中勉励朋友的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释义: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赏析 在这句诗中,作者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q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当局者迷的诗句是哪两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往往不如局外人视角全面,看得更加清晰:要想知道事物的全局面貌,就应该摆脱主观成见,通过全面观察来得出结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出处 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题西林壁>,原诗如下: 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