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翻译 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意思

  翻译:心灵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身心全空。该句出自苏轼所作的《安国寺记》,《安国寺记》为安国寺记系元丰七年(1084),苏轼改汝州安置即将离开黄州时所作。文章回顾了居黄期间的生活及思想变化,表明了苏轼从一个有为的封建政治家,经过“乌台诗案”的严酷打击后,佛老思想的滋长。《安国寺记》是研究苏轼思想变化的重要资料。

  《安国寺记》原文

  北宋·苏轼

  安国寺记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

  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安国寺记》翻译

  宋元丰二年十二月,我任职吴兴地方的太守,由于得罪了权贵,皇上偏爱又不忍心责备我,所以把我降职为黄州地方的团练副职,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第二年,即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后。初步安排了一下吃住的地方,收拾收拾卫生,收收一路劳累的心思,就开始闭门思过,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回忆以往的任职经历,觉得都跟那些权贵不是一路人,道不同啊,不是今天才得罪他们的。

  想改造自己的这一方面,又怕失去那一方面,各方面都思考了一下,也没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于是大声叹息说:“正道压不住邪气,个人秉性胜不了歪风,不铲其根,而只除其枝叶,现在即使改了,以后老毛病还会犯,何不皈依佛门一洗了之呢?”

  探得吴兴城南边有个安国寺,树木茂盛,竹子修美,景色不错。过一两天就去烧香打坐,深深的自我反省审察,心灵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身心全空,寻求罪过产生的原因是不可得了,心灵清净,杂念全无,感觉良好。早去晚归了五年的时间。

  寺里有个和尚叫继连的,做和尚头七年被赐予佛衣,又过了七年,赐予他法号,他打算辞去离开,他的徒弟与父老都挽留他。继连笑着说:“知道满足就不会爱到侮辱,懂得停止就不会有危险。”最后还是辞去离开了。听说后我心里有点惭愧。元丰七年,我将调离吴兴要到汝这个地方去。继连说:“本寺还没有文记,请我做一篇记。”我推脱不了。

  安国寺建于伪唐保大二年,开始名为“护国”,嘉佑八年才改的现在的名字。寺院的房屋继连都做了改造翻新。今年正月,父老乡亲们男男女女一万多人聚会于这里郊游活动,祭祀瘟神,这是江淮地方的风俗习惯。

  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人苏轼做了这篇记。

  《安国寺记》注释

  陂(bēi) 池:池塘。

罪垢:指罪孽。

染 污:烦恼。

脩(xiāo) 然:自由超脱的样子。

附丽:附着,依附。

赐号:佛教在中国传播 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封号和赐衣制度。

物我相忘:指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

  《安国寺记》赏析

  本文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政敌迫害被贬到湖北黄州时所写的一篇抒情表意的文章。安国寺位于古城黄州城南长江边上,距离江堤约一里远。其中“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为千古佳句。

  文章言辞之中,对自己遭受政治上的打击仍有不平之意,却只含蓄淡淡写出。苏轼五年来其实并非一念清净,真心“悔改”。但文章也豁达地阐明:世事的纷扰是无处不在的,心灵的淡定也只能靠自己来营造。

  《安国寺记》创作背景

  本文系元丰七年(1084),苏轼改汝州安置即将离开黄州时,应安国寺僧首继连之邀而作。文章回顾了居黄期间的生活及思想变化,表明了苏轼经过“乌台诗案”的严酷打击后,从佛老中得到了慰藉,思想呈现儒释道融合的倾向。

  《安国寺记》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时间: 2024-12-09 12:03:36

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翻译 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意思的相关文章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 渔父原文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出自屈原所作的<楚辞>中<渔父>一文,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渔父>原文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

得物上的东西是正品吗 得物上的东西是不是正品

得物上的东西是正品,得物(毒)里的商品均是由多名奢饰品鉴定师联名鉴定的,一般出现假货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得物(毒)打破了传统经销商.大型电商平台.产业资本对品牌经销权垄断的网购平台,可将国际优质品牌经销权分销给海外创业者. 得物App签约了数百位业内顶尖.具有多年以上经验的潮流商品鉴别师,鉴别师除了是骨灰大神级Sneaker玩家和潮人,更是潮流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海量球鞋.服装.配饰.潮玩.数码3C.美妆等产品进行系统性研究,包括资料收集.数据对比.档案建立.样本拆解和仪器检测等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洁净的空气是混合物.因为空气的成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比如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无固定组成和性质,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将它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它的组成固定,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专门的化学符号,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特点:1.组成固定,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物质.2.有专门的化学符号(即有化学式).例如:氧气.氮气.氯酸钾等都是纯净物. 判

心怀感恩所遇皆美 心怀善念所遇皆暖的意思 心怀感恩所遇皆美好什么意思 心怀感恩所遇皆是美好

心怀感恩所遇皆美,心怀善念所遇皆暖的意思是:要心存善念,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打一场生命的硬仗.你要始终保持正直,坚强乐观开朗,这种情商上的东西是能够帮助你积攒更多良好的正能量.然后更好的人脉,在你需要崛起的时候有人能够帮到你". 有关感恩的优美句子 1.感恩无私的父母,感恩朝夕相处的朋友,感恩诲人不倦的老师,感恩给予自己温暖的亲人,感恩发人深思的生活,感恩激励一生的青春岁月-- 2.凡事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一个真正明白感恩的人,他会很幸福,他会知道世界上的幸福如此简单--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翻译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翻译是社么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意思是:怎么能用皎洁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世事呢?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出自<渔父>,作者尚有争议,据传是屈原在流放期间于汨罗江畔行吟而就. <渔父> 屈原 [先秦]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翻译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怎么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国太贪婪,仗着自己强大,想用一句空话来求取和氏璧.贪:贪婪.负:凭借.其:指秦国.以:凭借.空言:空话.该句出自两汉时期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意思是: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翻译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什么意思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意思是:与其一味地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这句话出自<荀子·天论>,有力地否定了当时的各种迷信,强调了人力的作用.<荀子>是我国著名的儒家学说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主要揭示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 <荀子·天论>原文节选及翻译 原文: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翻译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意思

翻译:且莫因歌声而触动思绪,为我被贬边荒而满怀忧愁.青山葱翠,明月朗朗,这里有的是作伴的朋友.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龙标野宴>.诗人因触犯权贵被贬为龙标尉,但他并未因此意志消沉,郁郁寡欢,而是照样悠然自得地过着生活.这种豁达乐观.傲然命运的态度,既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表示了他对当时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龙标野宴>原文 龙标野宴 唐·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龙标野宴>翻译 沅江畔的夏夜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翻译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意思

翻译: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皆:都,都是.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出自苏洵的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