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有剩骨的止是什么意思 止有剩骨中止的意思

  止通“只”,翻译为仅,只。“止有剩骨”的意思是:只有剩下的骨头。该句出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狼》,文中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狼三则》其二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三则》其二翻译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狼三则》其二注释

  1、屠:屠户。

  2、晚:夜晚,晚上。

  3、归:回家。

  4、缀(zhuì)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甚,很。

  5、惧:害怕

  6、投以骨:倒装,就是“以骨投之”,意为把骨头扔给狼。以,把。

  7、从:跟从,跟随。

  8、复:又,再。

  9、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10、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11、窘(jiǒng):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

  12、恐:恐惧,担心。

  13、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敌,攻击。

  14、顾:看,视。这里指往旁边看。

  15、积薪:堆积的柴草。积,堆积。薪,柴草。

  16、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17、乃:于是,就。

  18、弛:解除、卸下。

  19、眈眈(dān dān)相向:(狼)瞪着眼看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相:表示偏指一方,指狼瞪屠户,非“相互”。

  20、少(shǎo)时:一会儿

  21、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

  22、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23、久之:时间长了。

  24、瞑(míng):闭上眼睛。

  25、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悠闲、从容。

  26、暴:突然。

  27、毙:杀死。

  28、洞其中:在柴草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指挖洞。

  29、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30、尻(kāo):屁股。

  31、自:从。

  32、股:大腿

  33、假寐(mèi):假装睡觉。 寐:睡觉。

  34、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测,大概,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35、以:用来,介词。

  36、敌:敌人。

  37、黠(xiá):狡猾。

  38、顷(qǐng)刻:一会儿。

  39、亦:也。

  40、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

  41、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狼三则》其二赏析

  本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一狼径去”,另有图谋;“犬坐于前”(这里的“犬”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狗一样),牵制屠户,更见出狼的狡诈。“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气氛似有所缓和。“暴起”、“刀劈”、“毙之”,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到这儿并未让人松口气。“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乃悟”说明斗争使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认识。

  《狼三则》创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狼三则》作者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时间: 2024-10-25 13:54:27

止有剩骨的止是什么意思 止有剩骨中止的意思的相关文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全诗的意思 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出于哪里

出自唐代诗人曹松的<己亥岁>,全诗意思是:大片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不要再提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译文 大片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不要再提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赏析 <己亥岁二首>是唐代诗人曹松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干支为题,以示纪实,明确表明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曹松的这

一将功成万骨枯全诗的意思 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什么意思

"一将功成万骨枯"全诗意思:大片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们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不要再提封侯的事情了,一位将军的功成名就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赏析 <己亥岁二首>是唐代诗人曹松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干支为题,以示纪实,明确表明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曹松的这首诗描写了安史之乱后的战争战乱殃及江汉流域,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诗中揭露了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将军的战功

关云长刮骨疗毒表现了关羽什么的品格 刮骨疗毒说明关羽是怎样的人

关云长刮骨疗毒表现了关羽英勇无畏.坚韧顽强的品格."关云长刮骨疗毒"这一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羽在攻打樊城时被曹仁的弓弩手所伤,右臂中了毒箭,后经华佗刮骨疗毒得以治愈. 刮骨疗毒的出处 刮骨疗毒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原文如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

黄骨鱼的做法怎么做好吃 红烧黄骨鱼怎么做

黄骨鱼可红烧与炖煮.红烧鱼步骤:1.黄骨鱼处理干净:2.用1勺料酒与少许盐将鱼腌5分钟,去腥味:3.锅中下油,烧到冒青烟时,下鱼煎:4.将鱼煎直两面金黄,放入姜.蒜.花椒爆香,再加入一勺生抽:5.加水至水盖鱼身,放入盐焖煮:6.等锅内汤汁快烧干时,开锅放入葱,稍焖一下即可出锅. 炖煮黄骨鱼步骤: 辅料:八角1颗.味精1小勺尖.胡椒粉1小勺尖.油适量.桂皮1片.小红尖椒3个.大蒜3瓣.生姜3片.大蒜叶3根.料酒5毫升.啤酒60毫升.水适量. 做法: 1.鱼洗干净后用料酒.盐.生姜腌几分钟.将配料洗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翻译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意思是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的意思是:先生的恩德,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语句出自明代马中锡创作的寓言小说<中山狼传>,该小说讲述的是东郭先生冒险救了中山狼,使它避过了赵简子的猎杀,作者通过这个寓言,彻底揭示了狼的本性. <中山狼传>中描写狼的狡猾.贪残,东郭先生的迂腐.软弱.老丈的机智.坚定的形象,都很鲜明生动.由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紧密结合,因此对现代的读者仍然很有启发意义. <中山狼传>告诉人们,狼的吃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警戒人们,必须透过

刮骨疗毒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刮骨疗毒的故事讲了什么

刮骨疗毒的故事主要讲了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而刮骨疗毒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 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

发乎情止乎礼什么意思 发乎情止乎礼出自哪里

发乎情止乎礼是指男女之间可以产生感情,但要注意礼节.这句话出自<诗经>,是孔子的一个主张,当时主要针对贵族,让其要懂得礼法,不要强抢民女. 发乎情止乎礼什么意思 发乎情止乎礼这句诗出自<诗经>中孔子的一个主张,在诗中描写了一个男子因为爱慕一名女子而失眠,于是便有了"发乎情止乎礼".意思是男女之间产生感情是很正常的,但不要失了礼节. 该诗句还用来警戒古代的一些贵族,因为他们常常会因为爱慕某位女子而强抢,逾越了礼法的界限. 发乎情止乎礼的后半句是发乎情,民之性也,意

上与群臣论止盗文言文翻译 上与群臣论止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文言文翻译: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去做盗贼的原因,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上与群臣论止盗"的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骨瓷和陶瓷的区别 骨瓷和陶瓷有什么不同

骨瓷和陶瓷的原料不同,骨瓷原料含不低于25%的骨粉,陶瓷原料是天然黏土和矿物质.陶瓷和骨瓷的重量对比,骨瓷会轻很多,且骨瓷的颜色温润如玉,而陶瓷的颜色则比较泛青涩.骨瓷的透光性也比陶瓷要好,与传统的瓷器相比,骨瓷的保温性要更好一些.骨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骨瓷 骨瓷是于1794年由英国人发明的.因在其黏土中加入牛.羊等食草动物骨粉(以牛骨粉为佳)而得名.骨瓷色泽呈天然骨粉独有的自然奶白色. 一般说来,原料中含有25%骨粉的瓷器则可称为骨瓷,国际公认骨粉含量要高于40%以上,

骨耜是用来做什么的 骨耜用来做什么

骨耜是河姆渡人从事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工具,这种器物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加工制成,用它挖土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骨耜的使用,也充分地显示了河姆渡人的聪明智慧. 河姆渡氏族遗址位于浙江杭州湾南岸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上,是1973年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现的,遗址中出土了两千九百二十多件骨器,其种类有耜.镞.凿.针.匕等. 骨耜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肿骨制成的,其上端厚而窄,是柄部;下端薄而宽,是刃部.柄部凿一横孔,刃部凿两竖孔;横孔插入一根横木,用藤条捆绑固定,两竖孔中间安上木柄(即来),再用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