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翻译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意思是: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发议论。唯:副词,解释为“唯有,只有”的意思。该语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翻译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注释

  ①、曲、枉:都有弯曲的含义,但此处的曲应该等同于“屈”字,理解为委屈。

  ②、抱一:抱:怀抱、抱住,引申为坚守、守护、守住。一:此处指“道”。式:样式、格式、模式,规范。

  ③、明:显而易见。

  ④、伐:自我夸耀。

  ⑤、矜:自夸。

  ⑥、长(chang):长处、赞许。

  ⑦、诚:的确,全:全部。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赏析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也是非常具有辩证法的思想的一章之一。在这一章之中,老子从生活经验出发既阐述了生活的智慧,也讲述了人性的智慧。大至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生活,小至个人的为人处事的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道德经》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人,在老子去世后,苦县又属于战国楚国和汉朝楚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时间: 2024-11-09 01:53:18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翻译的相关文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翻译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翻译是: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该语句出自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其中:夫是句首语气词,表示发议论:唯是副词,解释为"唯有,只有"的意思,莫的意思是没有:争是指抗衡的意思.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什么意思 唯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什么意思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意思:只有用不争的态度处事,天下就没有人能够和他抗衡."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自<道德经>,<道德经>又叫做<老子>.<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的介绍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其内容包括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等方面,全书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而多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的意思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的意思全文

功业成就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他不自我夸耀,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没.一.出自:战国老子<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译文:所以有道的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业成就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他不自我夸耀,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没. 老子的思想主张: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全文翻译 翻译夫学者所以求益耳全文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全文翻译: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我却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大家仇视他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恶鸟那样.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作品原文: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典出颜之推<颜氏家训>.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作

夫没者岂苟然哉的意思 夫没者岂苟然哉翻译

夫没者岂苟然哉的意思: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该句出自苏轼所作的<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该文大意为: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 <日喻>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

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翻译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翻译

翻译: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告诫人们要经常自己勉励自己,不要让自己向上的缺点赞美习惯成性,不要学"梁上君子"那样的人,不懂得自勉以至,于损人害已.出处: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扩展资料: 典故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翻译

意思:那些境界比较高的人的德行就如同水的品性一般,滋养着万物,使万物都能够通过自己得到利益,但是也不与万物发生冲突和矛盾.该句出自<上善若水>,<上善若水>选自老子所作的<道德经>中第八章. <上善若水>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 翻译 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为像自然界的水一样呵护大家.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翻译 《道德经·不争无尤》原文

翻译为: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上:最:若:好像,如同:利:对其有利.该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不争无尤>一文,<道德经·不争无尤>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道德经>的第八章. <道德经·不争无尤>原文 老子[先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不争无尤>注释 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

水润万物而不争下一句是什么 水润万物而不争是什么意思

下一句是: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自<老子>,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