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的翻译是什么 赠刘景文的译文

《赠刘景文》翻译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注释

  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4、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5、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赠刘景文》赏析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赠刘景文》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赠刘景文》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间“进士”。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时间: 2024-11-08 20:22:57

赠刘景文的翻译是什么 赠刘景文的译文的相关文章

赠刘景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赠刘景文古文翻译

赠刘景文描写的是秋末冬初.根据"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可以看出,荷花落叶,肯定不是夏天,菊花是秋天开的正盛也已经凋残,所以据此推断,是在秋末冬初的季节.<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赠刘景文>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翻译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

赠刘景文中的橙黄橘绿是什么意思 赠刘景文原文翻译

赠刘景文中的"橙黄橘绿"的意思: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赠刘景文>原文 作者: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翻译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

苏轼赞扬刘景文的什么 赠刘景文这首诗赞扬了刘景文什么

苏轼赞扬了刘景文的行比伯夷.秉德无私的品格和秉性.<赠刘景文>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主要是为了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的,做人应该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 诗中作者通过对初冬景物的描写,将自己对刘景文高尚品格和节操的称颂融入其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之中最好的风光就是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全诗在表达

惠崇的春江晓景原文及翻译 惠崇的春江晓景翻译

一.惠崇的春江晓景原文及翻译 <春江晓景>第一首原文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春江晓景>第二首原文是: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译文:竹林外三两枝桃花已悄然开放,最先察觉到春江的水暖肯定是鸭子.蒌蒿遍地,芦笋也开始抽芽.此时河豚也正是逆流而

不是花中偏爱菊原文及翻译 不是花中偏爱菊翻译

一.不是花中偏爱菊原文及翻译 <菊花>原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二.不是花中偏爱菊出处 不是花中偏爱菊这句诗出自唐代元稹的<菊花>,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翻译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意思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翻译: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的时候都在背诵<易经>.语句出自<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为宋代人撰写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作品原文:吕蒙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翻译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的翻译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的翻译: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奉齐景公."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出自<左传纪事本末>,为纪事本末体史籍.五十三卷,清高士奇著,成书于康熙二十九年.是仿宋人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体例编写的.是高士奇值南书房向皇帝讲授<春秋左传>.参与撰写<日讲春秋解义>的成果之一.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原文片段: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

刘弇遇东坡翻译 刘弇遇东坡的翻译

刘弇遇东坡翻译:刘弇年少时以为自己的才学了不起,科举考试得甲等,考中宏词科,神情自得,看不起同辈们.绍圣初年,(刘弇)在一个佛寺游玩,当时苏东坡被贬岭南,路过庐陵,也来游玩,于是二人相遇,互相问官爵.故乡和姓氏.刘弇立即回答说:"(我)是庐陵的刘弇."刘弇开始不知道对方是苏东坡.自己认为名望不在对方之下,想让对方屈服.(刘弇) 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苏东坡慢慢回应说:"(我) 是负罪之人苏东坡."刘弇才大吃一惊,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恭敬地说:"没想到竟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其二 赠从弟原文

<赠从弟> 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耸立着挺拔的松树,顶着山间呼啸而过的狂风. 风声多么的猛烈,但是松树却很刚劲屹立不摇. 任由它满天冰霜是多么的凛冽严酷,松树的腰杆终还是年端端正正的. 难道是因为松树不畏惧严寒吗?不,是因为松树有着耐寒的本性. <赠从弟>三首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其二 亭亭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