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打一成语 十年磨一剑打一成语是什么

  “十年磨一剑打一成语”的谜底是:唯利是图。唯利是图的本义是只贪图利益,不顾及其他。在这个谜语中,“唯利是图”可以理解为只图剑的锋利,符合谜面“十年磨一剑”,因此“十年磨一剑打一成语”的谜底是唯利是图。在这个谜语中,“十年磨一剑”是谜面,“打一成语”是谜目,谜底是唯利是图。

  十年磨一剑的释义

  十年磨一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出自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用例

  1. 风雨夏秋冬,十年磨一剑。用我们自己的智慧成就梦想。

  2.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3. 人不经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是没有精深的技艺的。不是因为这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信心,是因为我们缺乏信心这些事情才难以做到。

  4.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5. 少壮须努力,用功要趁早。十年磨一剑,备战为高考。

时间: 2024-08-19 21:47:18

十年磨一剑打一成语 十年磨一剑打一成语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最短的季节一字开头的成语 最短的季节一字开头的成语是什么

"最短的季节"这个谜语打一字开头的成语,谜底就是"一日三秋".一日三秋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一日之内度过了三个秋天",符合谜面的语意,由此可知"一日三秋"就是这个谜语的答案.一日三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分别时间虽短,主观上却觉得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热切思念. 一日三秋的出处 一日三秋出自<诗经·王风·采葛>,原文如下:"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

1582年的日历表为什么少了十天 1582年的日历表少了十天是什么原因

1582年的日历表少了十天是因为欧洲教皇下令把这十天抹掉了.在1582年,西方的人们发现春分日比之前计算的提前了整整十天.当时的教皇高利十三世找来了一大批天文学者组成了一个委员会,将一年确定为365.2425天. 对于差的这十天,天文学家们向教皇建议直接抹掉.教皇随后下令去除这十天.因此1582年的日历表少了十天.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

幽云十六州是指哪里 幽云十六州简介

幽云十六州是指哪里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境域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自古以来这些地方便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原王朝北部边境天然的防御阵地. 幽云十六州简介 幽云十六州一般指燕云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

十五夜望月翻译及原诗 十五夜望月翻译和原诗

翻译: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十五夜望月>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注释 ⑴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一作"十五夜望月".宋本<王建诗集>及<万首唐人绝句>题下自注:"时会琴客."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之夜.杜郎中,名不详.一说,杜郎中指杜元颖,为杜如晦五世孙

谈剑为什么没有复星的股份 谈剑有没有复星的股份

为了弥补谈剑,郭广昌给了复星不少股份给谈剑,同时谈剑也没有离开复星.谈剑现在的身份是复星集团监事会主席,软件体育产业总经理,星之健身俱乐部董事长.

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 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是什么

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的谜底是"正大光明",十五的月亮正是又大又圆又明亮的时候,"正大光明"按照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刚刚好又大又光明,两者解释相同,所以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的谜底是"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是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卷卷之义,实在国家." 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近义词还有光明磊落. 还有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quo

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 十五的月亮打一什么成语

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的谜底是"正大光明",因为十五的月亮正是又大又明亮的时候,所以得出成语"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为心怀坦白,言行正派.出自<答吕伯恭书>:"大抵圣贤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达."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近年来影视作品的不断渲染,几成清王朝的一大标志. 正大光明造句 1.正大光明的智慧若运用得当,可以产生和阴谋相当的效果,而相反

马陵之战的成语典故 出自马陵之战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出自马陵之战的成语典故是增兵减灶.增兵减灶是出自马陵之战的成语,是一种迷惑敌军的战术.周显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命庞涓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遂派孙膑前往攻打魏国.齐国在占领了魏国好几个地方后退兵,庞涓以为齐国胆小怕事,但没想到孙膑利用马陵地形埋伏,歼灭了魏军.孙膑也因这场战役扬名. 马陵之战简介: 周显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命庞涓去攻打韩国,韩国的兵力薄弱,于是不断向齐国进行求救.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让孙膑做军师去营救韩国.这一次,孙膑用的还是之前救赵国时用的计策,不直接去营救韩国,而是去攻

成语一龙一猪用来比喻两个人什么 成语一龙一猪比喻两个人什么

成语一龙一猪用来比喻两个人之间的差距巨大,实力悬殊.出处: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其诗云:"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是韩愈写给他儿子韩符的一首勉励诗,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好好读书,做人上人.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