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桃花源和桃花源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再游桃花源原文及翻译

  《再游桃花源》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而《桃花源记》表达的是作者对一个远离世俗战乱与压迫的大同社会的向往之情。同时前者描绘的是现实中的美景,后者描绘的是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

  《再游桃花源》

  袁中道 〔明代〕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注释

  踞:蹲坐。

  泊:停泊。

  可:大约。

  溯:逆流而上。

  译文

  第二天,路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很多且极为陡峭。到了白马雪涛前,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船停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约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如同峭壁一样。

时间: 2024-11-08 21:10:15

再游桃花源和桃花源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再游桃花源原文及翻译的相关文章

岳阳楼记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感情.<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岳阳楼记>原文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大林寺桃花古诗表达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大林寺桃花古诗表达的感情

<大林寺桃花>一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与留恋之情.全诗首句"人间四月芳菲尽"流露出诗人对春光匆匆不驻的失望,次句"山寺桃花始盛开"则透露出诗人心绪的转变,表露出其对始料未及的春光的惊羡,全诗抒发了诗人因美好春光而生的欣喜与愉悦之情. <大林寺桃花>的原诗 白居易 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

桃花源记是什么顺序 桃花源记的顺序是什么

<桃花源记>以时间顺序开始串联起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依次描绘出武陵渔人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情节.全文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展现出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世外桃源,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世俗现实的的心情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桃花源记>的创作背景 <桃花源记>写于元熙二年.在当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晋朝的社会现实激起了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但陶渊明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

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桃花源记>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自己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的原文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出自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原文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桃花源记翻译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

<桃花源记>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