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表达的思想感情 峨日朵雪峰之侧表达了什么

  《峨日朵雪峰之侧》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现代诗人昌耀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1962.8. 2初稿

  1983.7.27删定

  《峨日朵雪峰之侧》赏析

  全诗两节。起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写得凝练而含蓄。它暗示了多重意思:“此刻”的高度虽不是山之顶峰,却是“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

它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于是,“我小心地探出前额”,仿佛是一切艰辛的一种报偿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这是一个宛转重叠绵密奇崛的长句,长句极易写得或累赘或松散或拖沓,而这里意象的密度却显示了诗人锤炼的功力。

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与攀登者的动势正好相反。

于是视听合一的效果就不单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而且在读者的生理上引发一种紧张。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事实上也在竭力使“我”下坠。千军万马般的厮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就决非易事。

因此,诗句立即转入到对自身状态的描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由此,我们可以想见攀登者所具有的顽强与坚韧,更可以想见他为此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此时此刻的“我”,多么渴望如雄鹰般飞翔于蓝天,如雪豹般驰骋于莽原呵,但由于“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的缘故,无法与雄鹰或雪豹为伍。这就是第节诗的首行诗人为我们描画出的攀登者的内心感受。

继续攀登,暂无“气力”,选择放弃,于心不甘,怎么办,正在这个当口,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这确实是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

在这样的高度上,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与前一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这里,“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

它们使前一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伟大与渺小,理想与现实,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诠释。在这里,“我”与蜘蛛实际上已经合二而一了。

  《峨日朵雪峰之侧》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62年8月,是时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等外在因素刺激诗人后,引发起诗人的心理反应而产生的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特点的一首短诗。这首诗最后完成在1983年,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这也体现了诗人已经从一个“英雄”的年代大步跨入了一个真正的“人”的年代。

  《峨日朵雪峰之侧》作者介绍

  王昌耀,笔名昌耀。湖南桃园人。当代诗人。出版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1994年出版《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等。

时间: 2024-11-06 16:51:26

峨日朵雪峰之侧表达的思想感情 峨日朵雪峰之侧表达了什么的相关文章

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家乡江宁的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泊船瓜洲>原文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翻译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

秋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秋词其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秋词>表达了作者的豁达开朗的思想感情,在诗的前两句作者便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赞美了秋天的景色,表现出作者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次一到秋天的季节,人们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赏析 从诗的前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反之表现出一

寒食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寒食古诗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寒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的思想感情.<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译: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中心思想:此诗通过描写寒食节

从军行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从军行>的思想感情:全文描绘了读书士子投笔从戎.从军边塞的全过程,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了战场上两军对峙时的激烈场面,从心理角度表现出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表达出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及唐军将士们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从军行>的原文 <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的译文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达了什么感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达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以及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介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在1926年的时候写的,后被收入<朝花夕拾>.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q

月夜忆舍弟的思想感情 月夜忆舍弟的表达的思想感情

<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月夜忆舍弟>原文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描写了西湖六月的风光,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第一句中的"毕竟"二字写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给人非常美好的想象,可以从诗人的口气中感受到西湖的美.诗的第二句表明了六月时候的诗句与其他季节不一样,是非同一般的.诗的三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已的意思 龟虽寿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已"是:停止,衰减的意思.全句意思是: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

咏柳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作品原文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