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翻译: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所写的《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小石潭记》原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小石潭记》注释

  从:自,由。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翠蔓:翠绿的藤蔓。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小石潭记》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

  《小石潭记》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时间: 2024-08-11 03:17:05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的相关文章

伐竹取道中的道是什么意思 伐竹取道的翻译

"伐竹取道"中"道"的意思是道路,小路.该语出自唐代柳宗元所著的<小石潭记>中,节选原文为:"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节选原文翻译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出自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原文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小石潭记课下注释

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13.近岸

有竹堂记翻译 竹里馆记翻译

<有竹堂记>翻译:济南李文叔做太学正,在大路西边获得一堂,向官府交付房钱然后居住这里,整顿南边房子的地,在台阶旁边种下竹子,将堂命名为"有竹堂".制作匾额立在房梁之间,在墙壁上又为它写了一篇记.每每中午从太学回来,就坐在堂中,扫地准备好笔砚,读书写字,写文章一天写了数百篇也不停止,像蚕茧抽丝,像山间云气升腾,像泉水汩汩流出,像春天到了草木生长,片刻间就写满了卷轴. 门.窗.案几.席子.婢女.仆人.狗.马等,眼前所见之物,有一处可写的没有不评说.描述的,强自嘲讽特意评论它们,

小石潭记第二段写了潭水什么特点 小石潭记第二段赏析

<小石潭记>第二段写了潭水清澈的特点,文中的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由情入景,由景及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互相映衬,动静结合;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小石潭记>第二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文言文翻译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文言文的翻译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文言文翻译: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常常就能熟记.默写文章,也没有什么差错.可后来依仗记忆力强自己放纵自流,喜欢和一些能言善辩好饮酒的人交游.一个月中,也没有几天时间看书.因此,我虽然记性好,却常常因为不勤奋而荒废了学业. 近几年来,我常告诫自己要发愤读书,对以前的所作所为很是后悔,可精力耗损,恐怕不如过去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从头至尾看几遍,可合上书后心中一片空白,就再也记不起文章内容了.因此,我虽然勤奋下苦功读书,却常常因为善忘而荒废了学业. 唉!毁坏我学业的,

白下驿饯唐少府翻译 《白下驿饯唐少府》原文

白下驿饯唐少府翻译是: 在做官之前,象虞卿和魏齐,这是从小的穷朋友,算是很早的了:在穷困中,象韩信和南昌亭长之间寄食交往的穷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 但彼此相知,成为莫逆,为什么一定要早认识呢!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就可以依依不舍而成为知交. 天不早了,那夕阳比饯别的酒楼也低了,可是你走上回乡的路,我们之间就被茫茫的风云烟雾隔开了. 去吧,去吧,还说什么呢?你所去的长安是在太阳那边. <白下驿饯唐少府>原文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

白下驿饯唐少府翻译赏析 白下驿饯唐少府的翻译赏析

白下驿饯唐少府翻译:在做官之前,象虞卿和魏齐,这是从小的穷朋友,算是很早的了;在穷困中,象韩信和南昌亭长之间寄食交往的穷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但彼此相知,成为莫逆,为什么一定要早认识呢!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就可以依依不舍而成为知交.天不早了,那夕阳比饯别的酒楼也低了,可是你走上回乡的路,我们之间就被茫茫的风云烟雾隔开了.去吧,去吧,还说什么呢?你所去的长安是在太阳那边. 赏析:该诗是一篇送别的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无限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被贬离长安的失落感和怅惘之情.该诗分两段,前四句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翻译 养竹记原文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翻译: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出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散文<养竹记>.全文语言浅显通畅,朴素自然,文字省净,意境新颖,极富哲理性,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不注重培养人才,不知道爱惜人才的现实状况感到忧虑的心情. <养竹记>原文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