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栏梨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栏梨花表达了作者感叹美景易逝、人生短促的愁情,也流露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情感。

  《东栏梨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因梨花盛开而感叹春光易逝、人生如寄的诗篇。

  《东栏梨花》原文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翻译

  如雪般的梨花颜色淡淡,柳条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经盛开,布满了全城。

  心绪惆怅地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盛的梨树,居俗世而自清,又有几人能看透这纷杂的人生。

  《东栏梨花》注释

  ⑴东栏:这里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⑵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⑶柳絮: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⑷雪:这里喻指梨花。

  ⑸清明:清淡明智。

  《东栏梨花》赏析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叶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这不但精确地把握住了春末夏初梨花、柳叶的特征,而且已暗含伤春之感。因为初春柳叶初发时是嫩绿色的,而此时梨花已盛开,柳叶已深青,说明春天已一去不返了。

  次句是前句的回复,以“柳絮飞”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应“梨花淡白”。但读起来并不觉得重复,反而觉得更有情致,伤春之情更浓,伤春之愁更深。这是因为第一句写梨花、柳叶之色,第二句写梨花盛开、柳絮纷飞之状,而回复的句式又加重了抒情色彩。

  正因为一二句已暗含伤春之感,因此第三句即以“惆怅”二字开头。“东栏一株雪”即指“东栏梨花”。“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和一个诗人自己。

末句补足前句,正是“惆怅”的内容。这两句意境如下:诗人惆怅地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诗人身上,诗人也变成了“一株雪”。最后,诗人感慨而出,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人生,看得透彻与清明。

  《东栏梨花》创作背景

  《东栏梨花》作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

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继任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今属江苏)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第三首。

  《东栏梨花》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时间: 2024-08-28 23:18:04

东栏梨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相关文章

赤壁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赋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赤壁赋>表达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诗思想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敬及其壮志难酬的忧愤心绪.作者借对英雄人物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精神.<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竹石表面写什么,实际写什么 竹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竹石>表面上是写竹子,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这是一首郑燮所作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后两句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情操. <竹石>原诗内容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题画诗,原题<竹石>,是郑板桥题自己画的竹石图的,这是一首咏竹诗.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

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表达了作者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感慨生死无常的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作,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集序>原文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作者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的感慨,以及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思想感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翻译 其一

观沧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表达了作者意欲建功立业.施展抱负:气势宏伟.雄心壮志:一揽天下.豪迈自信:积极进取.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作,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观沧海>原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

旅夜书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旅夜书怀表达了作者一心报效国家却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悲愤和痛苦,也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孤独凄凉及苦闷的心情.<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旅夜书怀>原文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翻译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桅杆的小舟停江边.星星垂向广袤空旷平野,明月照射着奔流的大江.我是因会写文章才得名,撤职是因为我年老体弱.我漂泊的生涯像什么呢,就如

卖炭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卖炭翁赏析

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赏析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

紫藤萝瀑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紫藤萝瀑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通过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及一株紫藤萝的遭遇的记叙,抒发了作者蓬勃向上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化悲痛焦虑为精神宁静的心情及对生命永恒的领悟. <紫藤萝瀑布>主要内容 <紫藤萝瀑布>讲的是作者宗璞的弟弟身患绝症,他感到十分悲痛,徘徊于庭间的时候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情不自禁停住脚步.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 <紫藤萝瀑布>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对紫藤萝的描写,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